一百六十九 路见不平,绕道而行,江湖险恶,不行就撤

    一百六十九 路见不平,绕道而行,江湖险恶,不行就撤 (第3/3页)

卢植很是感念,但是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已经在雒阳有一点点势力的官员,打不过就跑这种事情多少有点羞耻。

    至少也要拼尽全力之后发现还是打不过,然后再跑。

    再次回到雒阳的时候,不过是离开的三个月之后,相较于之前人们较为保守且悲观的预计,这场叛乱平定的速度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刘备第一时间飞奔到了老丈人家里,见到了挺着个肚子的娇妻美妾,喜不自胜,要不是这个时候实在不方便,刘备怎么着也要来上那么几家伙以表自己在争战期间对她们的思念。

    不过爱就是克制,刘备很愿意多做克制,而且当时雒阳的局势也由不得他不克制。

    因为卢植所部是最早凯旋的,所以自打卢植进入雒阳城开始,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就纷纷开始了内部会议,卢植刚回家慰问了一下家人,就被袁隗等人登上门带走,去开会了。

    刘备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来不及和韩宁韩小蝶多说会儿话,就被上门的蔡邕给拉走了。

    蔡邕之前在江东避难五年,赶上刘备一手促成的今古文第二次大对决,以及对古文学派的党锢解禁,于是蔡邕得以返回雒阳,被重新任命为议郎,算是官复原职,还给了些补偿性的赏赐。

    蔡邕是刘备在雒阳除了卢植以外第一位认识的古文经学大师,当年他还在缑氏山上的时候就听说过蔡邕的大名,后面跟着卢植在雒阳拜访了蔡邕,听过他弹琴。

    后来蔡邕因为牵扯到亲戚蔡质和宦官对抗的漩涡之中,被宦官盯上了,不得已跑路,依托于泰山羊氏家族,在江东之地避难。

    避难期间,他还饶有兴致的教授了一批学生,其中就有后来孙吴政权的丞相顾雍。

    现在他回来了,成为了古文学派的重要理论学者,在多次对抗今文学派以“礼”为名义发起的攻势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且他本人也以很快的速度适应了这个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泾渭分明、互相撕破脸皮且老死不相往来的新局面,比起同为学者型官员的领袖郑玄,他明显要更加适应这个新局面。

    看他风风火火的样子,刘备只觉得好笑。

    “蔡公,何至于此?又不是天要塌下来,您且让我在家里多休息一会儿陪陪妻子不行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