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 技术保密原则

    二百九十 技术保密原则 (第2/3页)

    当地人被官府镇压之后的怨气也在官府给予补偿并且清算犯事吏员、役卒之后得到了平复——不平复也没办法,官府难得的给了个交代,破天荒的给了点补偿,再不上工,家里也没余粮了。

    于是有经验的采矿工人很快返回工作,把拖延了不少时日的采矿工作重新拉了起来。

    一车一车的煤矿被运送到制煤工场里进行加工,而在刘备的要求下,原先的压制煤饼被钻了不少孔,变成了蜂窝煤的状态,然后再运到需要的地方进行使用。

    煮盐和冶铁的原材料多是本地开采出来的煤,以此降低了燃料成本。

    冶铁方面,凉州好几个郡都有铁矿被发现并且进行开采,武威郡有,汉阳郡有,陇西郡金城郡也都有。

    这些地方都有冶铁的机构,不过战乱之后大量荒废。

    刘备进行重新整顿之后,将其全部纳入了凉州州牧府的工匠从事司管辖之下,进行统一生产,赋予第一冶铁作坊、第二冶铁作坊之类的名号,并且对主要冶铁方式进行了改进。

    西汉中晚期,炒钢法开始在中国出现,随之而来的百炼钢技术也开始出现。

    不过炒钢法和百炼钢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比如炒钢工艺复杂,很不容易掌握,而百炼钢费工费时,锻造时做了大量无用功,比如曹操要造好刀,三年才锻成八口。

    当然,尽管如此,这些技术产物也只有高层人物才能享受到,绝对没有普及到升斗小民也能享受到的地步。

    新的技术方法出现和完全普及到每一个角落始终是有差距的。

    在中原核心发达地区,各种技术都比较先进,也有普及,什么地方有了技术革新,只要不特意隐藏,由于交通便利的缘故,数年之内就能传开。

    而在边远地区,因为交通的不便利和地方官府事实上的半独立倾向,以至于边远地区享受不到技术革新带来的好处,甚至还在用上个时代的技术。

    发达地区可以用牛耕,用耧车,豪强大户的农庄内能够给庄户使用好用的铁制农具,而边远地区有的农庄只能用木制农具,花费更多的体力和时间去完成简单的农业生产。

    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农业如此,工业技术也是如此,东汉末年的中原核心发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