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八 刘备做对了

    三百四十八 刘备做对了 (第2/3页)

弟,对社会阴暗面有很深的洞见,对政治运行潜规则也有很深的理解,绝不是政治小白。

    然而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雒阳,他都没见过一个如此高效廉洁的官府。

    倒不是说没什么私下里的八卦小传说,没什么彼此之间的小心思,可是这都是被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的。

    而在别的地方,官府的日常是牟利,然后才是办事,而在凉州,这个次序是反过来的。

    其他地方,官府办事首先看利益,看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有好处的事情才会一拥而上,甚至互相拉踩、争抢,模样非常难看。

    没好处的事情就懒洋洋踢皮球,踢到谁算谁,谁也不愿意尽心尽力。

    有坏处的事情直接当没看到,避之不及,或者使出甩锅大法,一口黑锅甩的漫天乱飞,互相指责,推卸责任,语言的艺术被发挥到了极致,叫人看了叹为观止。

    效率也是低下的令人发指。

    但是在凉州,情况则不是如此。

    这个官府存在的目的仿佛就是要办事,一定要先办事,然后再谈其他,首要的就是办事,就是老老实实办事,其他的甭管是什么事情,一概把重要性往后排。

    有条件要办事,没条件就上报州府,创造条件也要给我办事。

    就是四个字——给我办事!

    一件事情送过来,立刻有人根据类型送到不同的部门,部门长官阅览之后着急相关负责人员布置下去,或者自己亲自埋头处理,亦或上报州府等待消息。

    办完了之后,马上推动下一件事情的办理。

    从早到晚,除了午休那个时辰,其他时间都在办事。

    日落之后,城池已经宵禁了,但是官府依然点着灯办事。

    官府有公共食堂,这是刘备专门嘱咐办理的,官员吏员和官府雇员可以在这里免费吃饭,一天三顿,很晚了以后还有名为夜宵的存在,就是为加班办事的官员准备的。

    同僚之间,没有其他地方官府那么多的出身、官职、学术等等的争端,日常有些闲聊,但是闲聊也是围绕着所办的事情为核心展开,偶尔涉及到学术出身之类的,并不深入,一笑而过。

    在这里,仿佛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办事的能力,办事的能力决定了一切。

    这种纯粹,荀攸从没见过,也不曾想象真的出现。

    但是当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在眼前,并且,他真的介入进去之后,他开始渐渐理解凉州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被扭转了局面。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那个人。

    那个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人。

    那个人给凉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凉州吏治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营造了目前的这一切。

    荀攸一开始认为是由于刘备的雄才大略和严苛的手段改变了凉州,是刘备举着鞭子抽打在凉州官吏们的身上,逼迫着他们不断前进,但是后来,他觉得又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如果只是苛待官员,官员应该多有怨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