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六 能死在您这种英豪的手中,的确不丢人!

    三百九十六 能死在您这种英豪的手中,的确不丢人! (第2/3页)

后,刘备和部下们商议,想要招降罗葛。

    “我并不想要和賨人全面开战,此番賨人作乱,有贪官污吏的原因在里面,賨人对大汉立下过战功,此番若能解除误会,少一些杀戮,或许也是极好的,你们认为呢?”

    荀攸认为可以尝试,贾诩却对此表示不太认可。

    “让刚刚还在交战的敌人投诚,除非彻底征服之,使之感到恐惧,否则是很难的,我认为,还是将这些叛军全部消灭掉,然后再谈投诚的事情,使之死心,不敢再有反抗之意。”

    刘备想了想,还是决定坚持自己原先的看法。

    “我南征北战那么久,立下那么多功劳,想来也是有一点点名声的,我的名声,足以抵得上一连串的战果,提前让他们感到绝望。

    如果能兵不血刃招降他们,就能得到他们的效力,这样一支精锐为我所用,我会很高兴,因此,我决定尝试。”

    贾诩没有更多的看法了。

    随后,刘备亲自审问了罗葛。

    “为什么要造反?”

    罗葛眼睛一翻。

    “官府不讲信誉,明明约定了我们帮忙打仗就减免赋税,还有赏钱,结果赏钱没有,还要增加赋税,做出如此背信弃义的事情,难道是以为我族人没有锋利的刀剑吗?”

    “我看你谈吐不凡,难道读过书?”

    “读过。”

    “哦?”

    刘备重新打量了这个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汉子,觉得有些意外。

    之前在朝廷的时候,他倒是也听说过賨人群体汉化程度很深,族人也会有读书习字的教育,学的还都是些汉家的文化知识。

    除了尚武的风俗不改之外,一些地位比较高的大家族子弟还会学习儒学经典,学习经义,并且因为功劳而进入朝廷当官,与汉人并无不同。

    现在看来,这个罗葛和他背后的家族应该也是汉化颇深的存在,造反的理由无外乎官府背信弃义,族人受到迫害之类的,与汉人造反抵抗官府的理由也差不多。

    刘备于是对他有了些想法。

    “官府背信弃义,你杀官便是,为何还要劫掠城池呢?”

    “官府不给,我就自己拿,官府的不够,我就在城池里拿,拿我应该拿的,更何况被我攻取的城池,自然是我的战利品,我想怎么处置,难道还需要听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