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七 率甲十万,踏平雒阳,以全先帝之遗愿

    五百零七 率甲十万,踏平雒阳,以全先帝之遗愿 (第2/3页)

独立思考了一阵子之后,认为他们关西人的身份如果没有刘备的提携,很难继续往上走。

    于是他们决定前往雒阳,并且得到了刘备的接纳,被任命为大将军掾。

    这几人因为路途比较近,思考的时间也比较少,所以正好撞上了雒阳政变的前后时期,算是紧急入伙的。

    而剩下的人们,比如徐州彭城人张昭和广陵人张纮,两人年龄比刘备要大上一些,成名已久,是徐州当地有名的儒士,在思考问题方面肯定更加全面一些。

    不过有些时候,也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接到刘备的辟召令之后,张昭和张纮还先后接到了郑玄的信件,这是刘备写信拜托郑玄出手帮他一把的。

    两人读了郑玄的信件之后,不约而同的做出了离开徐州前往雒阳的决定。

    说来也是巧合,张昭和张纮这两人在此时此刻,都遇到了麻烦。

    原因很简单,这两人被刘焉盯上了。

    刘焉抵达徐州之后,虽然心底里不愿意在徐州待着,想要去更安全的地方过日子,但是时局紧迫,没有给他更多的余地。

    所以无奈之下,他决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平定徐州黄巾的战绩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再向朝廷讨价还价。

    但是问题在于他的军事能力实在是有点拉跨,面对徐州黄巾,他久战不能获胜,威望不能建立起来,于是徐州士人多对刘焉没有好的看法。

    靠自己行不通,于是刘焉就想要在徐州本地辟召一些有名望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以政治权力作为交换,撬动地方资源为自己所用。

    他觉得以自己徐州牧的身份,一定可以顺利办到这一点。

    但是他对徐州并没有任何恩义,抵达徐州以来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在徐州也没有任何根基,徐州人也不认为刘焉能在这里担任很长时间的徐州牧,所以对他的辟召没什么回应。

    他辟召了三五十人,绝大多数本地人都没有应召,其中就包括张昭和张纮。

    这两人有自己的名望、根基,之前朝廷中央也有公府辟召过两人,两人都没有答应,以此养望。

    以朝廷公府辟召都不能打动他们,更何况是刘焉的辟召呢?

    这两人根本看不上刘焉,觉得他迟早要滚蛋,所以不想跟他扯上什么关系,就回绝了刘焉。

    谁知刘焉也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觉得这帮人是给脸不要脸,轻视侮辱他,于是下令地方长官给他们好看。

    抓起来,或者查他们的问题,给他们割肉,给他们放血,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破家县令、灭门令尹!

    好言好语和你们说不听,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所以说,得罪主政长官是一件很不妙的事情,他不是不能收拾你,只是多方权衡不怎么随意下手而已,真得罪狠了,大一统王朝的官员,有的是手段让你难受。

    土地,税收,商业,官员能动用的方法实在是太多了。

    刘焉一声令下,地方长官当然也不想和本地人士搞得太难看,但是刘焉手握大权,得罪了刘焉,他们更是担待不起,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很是难受,只能找地方上那些比较有名气的人协商。

    要不然伱们先跑走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