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七 刘协再也不用做题了

    七百五十七 刘协再也不用做题了 (第1/3页)

    虽然刘备嘱咐过要一切从简,搞得简单一点,快速一点,别浪费太多人工,但是这场仪式的主持人刘虞还是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

    他的意见就是这登基大典还是要操办一下的,要搞得热热闹闹,要好看,要盛大。

    “非壮丽无以重威,天子的即位典礼如果不能盛大壮丽,如何彰显我大汉国威?”

    刘虞有很深厚的学术功底,也曾担任过太常,对汉帝国的礼制很有些了解。

    而作为整场登基典礼的礼仪顾问的郑玄更是个中翘楚,对汉帝国的礼仪制度非常清楚,帮刘虞纠正了不少小细节方面的失误。

    然后让刘备穿上了象征火德天子的天子冠服。

    说起汉帝国和五德始终说,还真有些有趣。

    汉初,帝国服色尚赤,但是在国家层面仍居水德。

    因为当时学术环境不好,刘邦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建立的国家到底是哪个德,闹了不少笑话,天子们和朝臣们一会儿穿赤色衣服,一会儿穿玄黑色衣服,最后成了一笔糊涂账。

    一直到汉武帝时,西汉帝国才把水德改为土德。

    后面王莽为制造代汉舆论,否定五德相克说,改用五德相生说,自称土德帝王后代,以汉为尧后,尧为火德,故改汉为火德。

    随后,民间图谶都接受了汉为火德之说,东汉光武帝为证明自己应天受命,也自承为火德,从此,汉帝国才成为了正儿八经的火德,才有了“炎汉”之说。

    刘备登基称帝,是以禅位的形式和平演变,而且没什么太大的波折,基本上是顺风顺水的,本身也是汉室宗亲,是高祖后裔,所以继承刘秀确定的火德没有任何问题。

    于是大汉第三帝国的天子服色依然以赤色为主,朝臣服色也以赤色为主,大家穿着礼服一眼望过去,整个朝堂上都是一片赤色,非常亮眼。

    刘备换好了冠服之后一转身,看到了老师卢植正在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他。

    刘备微微笑了笑。

    “老师,这礼服我穿着合适吗?”

    卢植抿了抿嘴唇,叹了口气,脸上终究浮现了一丝笑容。

    “合适的,非常合适。”

    “那就好。”

    刘备点了点头,看向了刘虞:“司徒公,典礼可以壮丽一些,但还是要简短一些,时间太长的话,今日的政务我就处理不完了,晚上又要熬夜加班,很累的。”

    刘虞闻言,无奈的笑了。

    “玄德……陛下这可是您登基的日子,不处理政务也可以。”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不处理政务,我松懈了,受苦受累的可是天下人。”

    “臣……拜服。”

    刘虞没有再说什么,向刘备行了一礼,就去找典礼相关方面协商去了。

    举办典礼是很早就在筹备了,但是刘虞没有告知其他相关方面是为了什么真正的目的来筹备典礼的,只是含糊其辞,让大家按照比较高的规格准备着,等刘备说可以通知了,才通知下去的。

    准备典礼相关物件的朝廷官员们最初得知的时候差点没被吓傻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赶快低着头开始加速动作,生怕惹了新皇帝不高兴,第一把火就往自己头上烧。

    郑玄对刘备的服饰很是满意,左看看右看看,还是笑了。

    “这衣服看上去就像是专门为了陛下而准备的一样。”

    “郑公谬赞。”

    刘备朝着郑玄眨了眨眼睛:“我现在还不是皇帝,郑公可以不用称呼我为陛下。”

    “那可不合适。”

    郑玄看了一眼卢植,感叹道:“曾几何时,我还问过你想不想成为一代宗师,现在看来,你当时应该是看不上一代宗师的,是吗?”

    “倒也没有看不上只是觉得不合适。”

    刘备摇头道:“若是盛世,可为宗师,可当时,分明是乱世之像,成就宗师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巧舌如簧也抵不过一柄钢刀加身。”

    “当时我便觉得你志不在此,却没想到伱已经看到了天下的纷乱之像。”

    郑玄叹息道:“现在看来,你做的是对的,大汉的确不再需要更多的宗师了,却缺少一个能够真正带着大汉回归巅峰的天子,玄德,成为天子之后,一定要慎重啊。”

    “郑公的教诲,备牢记于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