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七 老部下们都回来了

    七百七十七 老部下们都回来了 (第2/3页)

  但是今年不同。

    今天是他登基称帝之后的第一次年节,也因为各种制度的推行,很多老部下都在外地做官,没能回来参加他的登基典礼,所以这一次年节反倒更像是一次正儿八经的登基典礼。

    他要为那些跟了他很久的老部下们举行一次登基典礼,把一切都搞得热热闹闹的,让汉帝国在喜庆和欢乐之中迎来贞观元年,迎来大汉第三帝国的到来。

    关羽、张飞、牵招、简雍、荀攸、程昱、贾诩等核心老部下们,在之前的事件当中都有稳定地方、不让地方作乱的重要职责,所以他们都没有时间来参加刘备的登基典礼。

    这一次他们借着回京述职的理由前来雒阳,主要也是为了和刘备见个面,恭贺刘备登基称帝,并且说说长久以来积累的情绪。

    在地方上办好离开之后的事件安排之后,这些地方上的老部下们就相继启程了,距离雒阳比较近的出发点晚一些,距离雒阳比较远的那就出发的早一点。

    比如关羽,十二月上旬就从荆州出发了,一路北上,置办了一些荆州、扬州当地的土特产。

    关羽知道刘备不喜欢奢侈的东西,但是刘备喜欢吃东西,所以就选了一些荆州和扬州当地的农产品,还带了几个荆州和扬州本地有名的厨子,让他们去雒阳给刘备做菜吃。

    荆州和扬州虽然经济文化不如中原地区,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东西,他们做水产品很有一手,做一些山珍野味也很有一手,关羽吃过,觉得味道很不错于是决定分享给刘备。

    他知道这样搞,刘备一定高兴。

    当然了,这样想的人也不止关羽一个,靠刘备比较近的人都知道刘备不喜欢奢侈的东西,而且因为不想让底下人乱来的原因,刘备从来不对外泄露自己的喜好。

    就算是最亲近的部下们,也只知道刘备是个资深老饕,之所以给外界的印象是生活简朴的人,是因为他对于当下汉帝国的传统美食都不感兴趣,他会自己搞东西吃。

    很早以前,刘备的饮食习惯就和大家伙儿略有不同。

    比如喜欢吃稻米饭,还自己折腾出来油炸食品之类的东西,显然是个吃货,但又不是传统吃货,喜欢新鲜玩意儿。

    部下们于是不约而同的都从本地找寻做才最好吃的厨子带到雒阳,让刘备体会一下他从未体验过的船新感受。

    对于部下们的心意,刘备是很愿意接受的,也很高兴,不过那些所谓的地方牛逼的大厨们带来的特色手艺,以及他们做出来的特色美食,就未必符合刘备的口味了。

    关羽带来的厨子搞出来的鱼鲜汤还有点意思,香浓的汤汁,刘备还是挺喜欢的。

    刘晟和荀攸从川蜀之地弄来的会做当地特色菜式的厨子也做得一手好炖菜,一锅炖,味道也还不错。

    不过贾诩从徐州弄来的那个善于做鱼脍的厨子就有点尴尬了,那家伙居然是用黄河里的鱼做的鱼脍。

    虽然说他把鱼刺都给去掉了,而且贾诩也夸赞他一手去鱼刺的功夫世间罕见,调制出来的秘制酱汁美味无比,新鲜的鱼脍吃一口唇齿留香。

    “在当地,想要吃他做的鱼脍,至少要提前半个月去吩咐才能吃到,这一次臣将他带来雒阳,徐州当地也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对他魂牵梦绕了,哈哈哈哈!”

    贾诩还很骄傲的样子,对刘备说徐州当地有名豪族陈氏就特别欣赏这个厨子,陈氏子陈登在贾诩手下办事,对这个厨子特别推崇,每隔几天就要吃他做的鱼脍。

    这个厨子也是陈登推荐给贾诩的,绝对是一片讨好之心。

    这一点刘备是相信的,但是对于这个生鱼脍,刘备感觉自己实在是无福消受。

    为了面上好看,他象征性的吃了一块意思意思。

    的确,口感挺鲜亮,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或许是酱汁的原因,河鱼的腥味也被掩盖得很好,但是这东西刘备实在是吃不惯。

    为了不挫伤贾诩的面子,刘备选择宴会之后私下里告诉贾诩,千万别再吃这东西了,这东西里头有虫,能在人体内繁殖生长,吃多了,容易嘎。

    贾诩对此大惊失色,说这鱼脍在当地是非常著名的美食,豪奢之家对此趋之若鹜,从没听说过有谁吃出毛病来,这要是能吃出毛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