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二 优势在我,怎么输?

    八百零二 优势在我,怎么输? (第2/3页)

介意在其他方面配合刘备。

    至于刘备的皇位问题该怀疑的人也都怀疑的差不多了,但是人家的手续齐全,图章合法,雒阳承认,天下咸服,就算之前有问题,现在也没有问题了。

    人皇太子都立了,国本稳固,传承体面,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还有什么好做的呢?

    大家只想从经济问题上让刘备服软,让他妥协,然后继续过好日子,从没想过要从根本性质上否决刘备的政治身份。

    这样搞的话,刘备肯定放弃其他的一切幻想与担忧,直接化身那个无敌战将和他们不死不休,而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和刘备不死不休。

    能回到光武帝时期的状态,不就可以了吗?

    但是刘忠不这么想,他很清楚这帮家伙想要拉大旗做虎皮,推举他做首脑是为了利用他的身份和地位来顶锅,而他正好也需要这样一群人来充当他的打手,增强他的实力。

    刘忠自己也知道刘备很有能力,是个能稳定天下的牛逼人物,对于天下人来说,刘备上位维持了天下的稳定,那么他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没什么人想要换掉他。

    正常情况下来说刘忠想要号召天下人保卫自己的王爵,是师出无名的。

    但是偏偏在这个情况下,有那么多人想要借助他的名头反对刘备的度田令。

    既然你们要利用我,那么为什么我不能反过来利用你们呢?

    刘忠就苦口婆心的劝说大家。

    “刘备为人奸诈狡猾,就算一时服软,长久来看,也必然是巨大的隐患,现在一时退让,谁敢保证他之后不会卷土重来?而吾等一旦失去了眼下的这个机会,可能就会被他各个击破,找理由将吾等全部消灭,然后再推行度田令。

    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获得成功,绝不能让刘备有确立度田令的机会,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将刘备推下皇位,让先帝之子复位,重新做皇帝,如此,才能真正的确保吾等再也没有度田的忧患。”

    平心而论,刘忠所说的是有道理的,因为就算刘备一时服软,放弃度田令,也不能说他就真的一定会彻底放弃度田。

    当年刘秀也是度田,面对的反对力量太大,所以他不得不做了部分妥协,换取了天下的稳定。

    但是之后的岁月里,随着秋后算账和他的地位的逐渐稳固,他还是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度田令在汉帝国的落实,在大家勉强能承受的范围内,度田令执行的相当严格,甚至于就在前几年,地方官府还执行过旧的度田令。

    谁敢说刘备现在不搞度田,以后就一定也不会搞?

    他现在不搞,以退为进,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消灭现在和他作对的人,然后等积累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再推动度田令,这也是绝对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想要维护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有且仅有一个办法。

    利用刘备做皇帝的法理漏洞,狠狠攻击他的正统地位,让他的地位动摇,失去皇位,重新让刘协做皇帝,如此,才能真正的维护大家的利益。

    刘忠的一番话让不少家族的代表沉思,认为刘忠说的有道理,如果刘备以退为进,一时的胜利当然不能长久。

    大家已经做了反叛的事情,攻城略地,杀了不少人,谁敢肯定刘备不会秋后算账,和大家打持久战?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做更加明确的事情呢?

    从根本上反对刘备登基的合法性,推翻刘备政权,扶持代表他们本身利益的政权上位执政,如此,才是一劳永逸的做法,事成,大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样的想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了叛军内部,除了少数家族对此感到恐慌之外,大部分家族都相当心动,觉得他们当时很有获胜的希望,那么一步到位解决问题也应该是可以商量的。

    对于这个特殊情况,只有崔氏、孙氏、何氏三个家族感到惊恐,在万般纠结之后选择偷偷退出了叛军联合,然后转而南下寻找师宜官,想要向师宜官等人投降、认错,以此换取他们的谅解,从而争取战后的宽大处理。

    反对度田令,他们敢。

    质疑刘备的帝位,他们不敢。

    他们觉得那帮人纯粹是被吃下肚子的饭塞住了脑子,阻碍了正常的思维能力,想别的什么不好,居然敢质疑刘备的帝位,生怕死的不够快是吗?

    刘忠并不在意少数胆小鬼的退出,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支持他的,并且为他编撰了行动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