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二 陈群的表奏

    八百二十二 陈群的表奏 (第2/3页)

刘备,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忍住,开口道:“陛下,之前臣提出的建议,您说您想要考虑考虑,但是臣以为,新朝初立,正是应当明确此类规制之时,若此时此刻不确立规制,又该到什么时候才确立规制呢?”

    刘备批示完了法正的表奏,放在了一遍,听陈群这样一说,他便放下了手中的笔,看向了陈群。

    “长文,你所说的那些事情,我其实也深有感触,我本身也能算是亲身经历过旧的选官任官之制的,我知道这里头的问题所在,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要谨慎思考啊。”

    陈群再拜。

    “陛下,近些年来,察举实质上已经停止了,各郡几乎已经没有再进行察举的事情,朝廷所任用的官吏除了州学和太学培养出来的,几乎都是数年前得到任命的官吏,有些人甚至已经任职超过十年,除非犯罪被发现,几乎没有更换。

    眼下之所以没有出现问题,是因为天下动荡不安,就算朝廷没有主动对官员进行调任,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更换一些官员,但是如此被动的更换,与主动按照制度来更换,是相差很大的,臣希望陛下可以明察!”

    刘备叹了口气。

    数月之前,长期在内阁工作的陈群向他提交了一份奏表,内容是关于朝廷选官任官制度的一些讨论和他自己的看法,以及他所认为的察举制度的一些不足之处,还有提出的一些改良的设想。

    其实核心意思就是他觉得那么多年以来,尤其是刘备统治的这六年多以来,整个汉帝国的官吏任命其实是出了很大的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规制。

    旧时,朝廷以察举制度为选官任官的制度,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至少是个制度,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不是那种随意可以拿捏的存在。

    而刘备成为大将军统领天下之后,察举制度在实际上已经停止了。

    各郡还有选择孝廉的,可名单上报朝廷之后,并未得到回应和任用,于是数年以来,朝廷几乎没有根据孝廉的规矩来任命官员,所有官员任命都是刘备自己决定的。

    孝廉用不用,那不是地方可以决定的,是刘备来决定的,真的有能用的人才,那就用,不能用的那就赶回原籍,还要斥责郡守,说他们乱选人,惩罚他们三年之内不准再选人等等。

    人事大权被控制得死死的。

    因为没有规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很多地方的官员数年不曾调动职位,而调动职位的,也是因为战乱、政治风波等等原因而被动更换,并非主动更换,这其中的差别还是非常之大的,陈群为此感到十分担忧。

    “现在外界常有流传对陛下不利的言论,多有涉及到陛下任人唯亲的说法,臣相信陛下之前任命刘表出任交州刺史,便是有这方面的担忧,臣以为,过去如果还有很多事情需要顾虑的话,现在度田大业已成,陛下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

    刘备看了一眼言辞恳切的陈群。

    “长文啊,你倒是什么都敢说,不怕我生气?”

    “陛下不是那种没有气度的人,如果陛下不愿意接纳良言,臣也一定是明哲保身之人。”

    陈群恭声道:“但陛下不是那种人,所以臣愿意直言。”

    “就知道给我戴高帽子。”

    刘备无奈笑道:“我当然不会因为这样的几句话就生气,不过长文啊,你说的这一切,我也是考虑过的,我也知道一个标准的选官任官规制很重要,所以我才让吏部主持了这一次的人才选拔,用考试的方式,你不也说这很好吗?”

    “好是好,但这依然是缺乏官员之后的被动之举措,而非明确之规定。”

    陈群正色道:“臣希望陛下可以订立全新的官员选拔与任用之策,察举也好,考试也罢,总要让天下人知道陛下是如何选拔官吏的,这对于安抚天下人心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至关重要?”

    “是的,尤其在度田结束之后,干预和朝廷作对的人已经没有了,陛下的威已经遍布四海,前所未有世人对于陛下,敬畏有加,不敢反抗。

    所以在此时此刻,正是陛下需要推动全新的选举之策,以宣示正统、安宁之意,如此,可让天下人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下来,接受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