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五 皇权的空前膨胀

    八百五十五 皇权的空前膨胀 (第2/3页)

跑,但是奔跑的途中如果经过官府,总是会停下来看看最新的官府布告,看看官府又有什么最新的动向。

    因为官府的一些动向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突破口,所以过去对官府漠不关心或者只是单纯恐惧的人们也开始逐渐关注起了官府的动向,甚至于市面上还为此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职业。

    专业的官府政策讲解者。

    他们往往比一般人更加紧密的盯着官府的动向,一旦发现官府的一些新的布告,第一时间上前解读,做记录,然后带到市面上支起摊子开始宣扬官府的新政策。

    一开始这些人只是个人的小打小闹,到后面,一些从事餐饮行业的人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便找来这些人与他们谈合作,让他们把讲解政策的摊子开在餐饮店铺附近,如此吸引来的人流就能为餐饮店铺提供生意。

    为了进一步转化客流量,这些餐饮行业的老板们还要求这些政策讲解着把讲解的时间专门放在人们饥肠辘辘的时候,以此赚取钱财,然后给这些政策讲解者发放红利。

    这样的情况充分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官府政策的重视和在意。

    为了进一步体察民情,御史台的官员们故意上大街“微服私访”,找当地人询问生活状况。

    从这些寻访过程中,他们得知青州人和扬州人都是一门心思忙事业的状态,生活节奏变快,每个人走在街上的脚步都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快。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刘备便知道,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具体的体现。

    青州和扬州是正儿八经的在发展经济,增量社会的威力在这两地体现的较为明显,第三帝国已开始摆脱混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总而言之,在这个全国走向大发展的时期,刘备也克制住了自己想要搞很大的事情的想法,尽可能的想要给民间多一点适应和反应过来的时间,让政令得以充分的浸润到社会最基层。

    好不容易迎来的正儿八经的发展潮,刘备一点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高要求而蒙上一层阴影。

    这一时期,刘备进一步完善了自己对科举制度和九品官人法的构想。

    他观察了九品官人法在军队里的推行成果,统计了不少数据,搜集了不少资料,对于九品官人法的推动感到满意,于是坚定了要在行政官僚体系中也推动九品官人法的决定。

    兹事体大,从贞观五年三月份开始,一直到六月份,三个月的时间里,刘备多次召开吹风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给雒阳朝廷吹了一个遍。

    到了七月份,刘备准备在朝廷里推动九品官人法的事情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大家都已经提前了解了一下九品官人法的内容,并且有些人还从军中的熟人那边找来了一些军队里推动的成果,还有一些个人感想什么的。

    总体来说,抗拒心理并不太大,很多人只是持有一些疑虑,不知道自己的官职到底会被划分到几品,待遇是上升还是下降。

    这些切身关系到他们的利益的事情,多多少少还是会使得他们产生一些忧虑情绪的。

    不过整体上,对于九品官人法的推动,他们的看法并不是很大,也并不想要真正的抵制这个新制度。

    于是,刘备在贞观五年的七月份正式宣布取消旧官制,执行以九品官人法为核心的新官制,将大汉的整个行政官僚体系重新塑造。

    正一品到从九品,凡九品十八阶,所有官员会按照这个体系重新确立自己在大汉帝国中的位置。

    同样的,在这套体系之中,并没有宰相、丞相之类的官职,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和太保,乃是正一品文官,接下来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传统意义上的三公乃是从一品的官员。

    这六个官职曾经都是掌握有实权的,但是在随后的岁月里纷纷失去了实权,转为荣誉虚职,地位高,但是没有正儿八经的职权,到第三帝国时期,这一情况更加明确,到刘备确定新官制的时候,直接将其制度化。

    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六个官职属于绝对的高位官阶,享有最高的地位和福利,但是没有实权,只是荣誉虚职。

    而正儿八经的最高实权官员就出在正二品的位置上。

    正二品官员包括八部尚书,以及御史台、中书台、枢密院、练兵处这十二个部门的正职长官,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