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三 诸葛亮的答卷

    八百七十三 诸葛亮的答卷 (第1/3页)

    君考结束之后,考生们有序退场,刘备等人也完成了监考工作,接下来就是紧张的阅卷工作。

    和选考不同的是,君考这一阶段,选考前一百五十名的试卷,刘备要亲自过目。

    郑玄领衔的阅卷官们火力全开,先把选考前一百五十名的考卷批改完毕,策论方面则给出自己的意见和预订评分,剩下的交给皇帝刘备。

    刘备则在处理过自己的政务之后,抽出一些时间,亲自过目这一百五十份考卷。

    这其中他最关注的,自然是诸葛亮的试卷,所以撕掉全部的糊名之后,他就拿起了诸葛亮的试卷观看。

    一看,好家伙前面的问答题又是全对,一点错都没有,在那样的情况下居然还能拿到全分,实在是不容易。

    至于策论,刘备看到了阅卷官给出的意见分中,关于交州的部分是满分,西域的部分也是满分,而辽州的部分则扣了十分。

    也就是说在阅卷官看来,关于辽州的这份策论虽然很优秀,但是也拿不到满分。

    对于策论的得分点,刘备此前规定,策论不单单要关注农业问题,也要发散思维,关注到商业和军事,如果还能进一步关注到矿产资源和手工业的方面,甚至可以额外加分。

    本来,领土开拓在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增加土地面积和劳动生产人口,由此获得更多的土地税收,这是非常传统且正统的观念,除此之外传统的士大夫所了解的就比较少了。

    也因此,传统士大夫对于不能耕种、不能产出粮食的土地总是兴致缺缺,他们只偏好已经开垦完毕可以立刻投入生产的肥沃土地,那是他们的心头好。

    其他的,就免了吧。

    而刘备开拓土地除了传统意义,军事目的和经济目的更加鲜明。

    所以刘备需要考生们注意到农业之外的事情,只要能提到农业之外的事情,都可以酌情给分,提的越多、越透彻,就给越多的分,乃至于满分。

    他希望能选拔出具有全局思维的非传统士大夫一样的角色,这是他这几年努力推动教育和推出《嘉德通义》的重要缘由。

    他希望能够培养出和传统士大夫全然不同的统治阶层的预备军,他希望这些人更加侧重于事物的纯粹利益面,而不要囿于其他诸多的牵扯。

    之后刘备仔细看了看诸葛亮的策论问答。

    他发现诸葛亮的回答逻辑果然不仅仅局限于农业,也关注到了商业问题和军事问题。

    在朝廷开拓交州的方略上,诸葛亮注意到了海外贸易这件事情,他认为开拓交州有利于和海外诸国进行贸易,可以赚取额外的钱财,所以开拓交州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农业,更在于商业。

    他居于徐州,多次听闻交州日南郡的消息,得知日南郡展开的对外贸易非常兴盛,很多人都乐于前往日南郡展开贸易,赚取钱财,乐此不疲,还带动了更多人前往日南郡贸易。

    他觉得这是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

    西域方面也是一样的,诸葛亮认为西域诸国对于朝廷的服从不单单是光宗耀祖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有百万人口的西域之后,朝廷可以进一步把货物贩售到西域,乃至于通过西域贩售到西域更西侧。

    他认为当年汉武帝开拓西域之后,除了增加打击匈奴的力量和基地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开拓了丝绸之路,打通了双方的商贸路线,获得了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

    现如今大汉已经不再有北部草原上的威胁,那么在获得军事优势的同时,以这样的军事优势作为保障丝绸之路通畅的依仗,将大汉的优势物产出售出去,一定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如此,便可在减轻农户压力的前提下,不至于让国家运转受到损害。

    嗯?

    刘备观看诸葛亮的策论的时候,忽然注意到诸葛亮在西域篇的末尾写了这么一段话。

    此时此刻的诸葛亮,也会注意到通过外部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