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八 大家的内阁观政

    八百七十八 大家的内阁观政 (第3/3页)

弟,不管有什么杂事,陈耀都会吩咐给诸葛亮等人去做。

    比如端茶递水,比如给陈耀打饭,比如清理桌面垃圾,比如维持工位整洁,还有诸如传话、跑腿、送东西之类的。

    陈耀经手的政务非常多,或者说整个内阁经手的政务都非常多。

    一堆一堆的表奏被送到内阁,内阁需要进行初步整顿处理,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解决掉,再把一些军国大事整理一下,交给最资深的几个内阁正五品堂官带去面见皇帝,一起处理。

    正儿八经需要皇帝处理的军国大事数量并不多,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无足轻重的事情,偏偏这些事情又多又杂,有些还挺棘手,不怎么好处理。

    内阁需要把这些事情给出一个处理意见,然后根据事务的属性分门别类的整理好,送去八部官署,交给八部的人负责具体执行和处置。

    内阁只是一个意见部门,协助处理,并没有正儿八经的处理事务的权限。

    尽管如此,内阁这个承上启下的职责也是非常重大的,要是在分门别类或者处理意见方面出现了重大疏忽,内阁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万一皇帝生气,或者八部官署找上门来找麻烦,内阁也是挺难处理的。

    当然,内阁也不是什么受气包。

    因为没有决策权限,所以具体事务的执行层面,内阁并不负主要责任,甚至于如果办事部门不采取内阁的解决方案,一定要用自己的方案来解决,万一出事,他们需要自己承担责任,而无法找内阁的麻烦。

    要是有人想借此机会甩锅给内阁,那就别怪内阁跟你好好儿的说道说道这个事情了。

    因为牵扯到朝廷决策的方方面面,要与皇帝打交道,要与八部衙门打交道,要与一切的办事部门打交道,如果出现了什么争执,内阁往往也会牵扯其中。

    所以内阁是极度繁忙且压力山大的一个部门,能进来的都是精英,能顶住压力撑到出去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么些年来,雒阳朝廷公认内阁是朝廷里的修罗场,能在这里坚持一两年时间坚持到刘备将其外放任职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很有能力、雷厉风行的干吏,落到地方,那也是个顶个的抗压小霸王,非常能干。

    如此等他们再返回雒阳,那么进入八部、成为朝廷决策团队的大佬,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内阁的这个特殊属性也基本上决定了能在内阁里生存下去的人,不会是什么好脾气的好好先生,就算是经常面见皇帝、和皇帝一起处理事务的正五品【堂官】,也绝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好好先生,就更别说如陈耀这样的从六品【阁员】了。

    从观政吏员们进入内阁的第一天开始,脾气不好的内阁阁员们就开始了对他们的【严刑拷打】。

    包括诸葛亮在内的观政吏员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有谁没有挨过训斥的,虽然不至于是辱骂的那种毫无根源的训斥,但是这种训斥也的确很让这些刚刚考完试没多久的观政吏员们难以接受。

    而比训斥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极其繁重的体力活。

    他们本以为进入内阁是可以和内阁阁员们一起处理政务的那种活计,那种端坐在软垫上很有风度的处理政务的那种感觉,他们很向往这样的生活,结果带着他们的内阁阁员往往只会让他们做跑腿打杂的体力活。

    端茶送水,送东西,传话,跑来跑去。

    这边去工部送了东西,那边去军部传话,这边刚从吏部回来,那边马上又要赶去刑部。

    脚不沾地,真的叫一个脚不沾地,包括诸葛亮在内跟着陈耀的六个人,从第一天开始,最少的一个人一天内也是跑了五个官署来回传话十多次。

    最多的一次,一个人跑了十个官署,来回传话二十三次,等陈耀去吃宵夜准备回家睡觉的时候,那个倒霉蛋已经瘫在内阁官署里昏睡过去了。

    最开始的那段日子便是如此的辛苦、疲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