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善于依附他国的燕国

    第五百六十四章:善于依附他国的燕国 (第1/3页)

    挨了二十杖责的姚贾和顿弱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被老宦者令领到了一旁的偏室,早有太医在此等候,至于其他人则是顺便用了午膳。

    虽然嬴政敲打了姚贾和顿弱,但他依旧还是比较器重二人的。

    嬴政眼中未来大秦帝国的疆域,可不只是七国的天下。

    在韩非说着七国的天下要九十九的时候,嬴政便对西域、百越以及更加遥远的地方产生了兴趣。

    呵呵,西域葡萄?

    将来都会改称为大秦西域郡葡萄。

    待用完午膳,众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讨,这一次嬴政想要听听伐燕派的论述。

    然而还不待嬴政开口,一个年青而又响亮的声音使举座为之一振,众人侧目看去,便注意到李信已然从张机身后闪身而出。

    “王上,末将有话说!”

    “李信……好!但说无妨。”

    嬴政欣然拍案,眼中也带着几分期待之色。

    尽管这一世的李信因为灭六国的战争提前了十五年,李信还并非是后来那个战功赫赫令嬴政喜爱万分的秦国名将,但李信和羌瘣毕竟出身于嬴政的郎官。

    比起屠睢、任嚣等同样天赋不凡的年轻将领,这些郎官出身的将领在嬴政心中天然便多了几分好感和信任,是绝对的心腹爱将,故而嬴政也十分期待李信能给他带来些惊喜。

    李信慷慨而言道:“信以为,目下用兵于灭国大战,不宜过急,亦不宜过缓。过急则欲速不达,过缓则可能坐失良机。所余四国,齐楚最大,当单独灭之。”

    李信的一番话,将先前只有一两人曾提出的同时灭燕、魏、齐三国的言论彻底否决。

    李斯侧目点头,在一旁补充道:“李信将军所言甚是。”

    “楚、齐、魏、燕四国,皆昔日大国,除魏地稍缩,余下三国地广皆在三千里以上。若是分兵而齐灭齐、魏、燕三国,则需至少八十万以上兵马,还需要上百万民夫保障后勤,这会动摇大秦的国本的。”

    “一旦秦军在某一国陷入泥沼,,势必全局受累,齐灭三国,何其不智也!”

    御史大夫王绾也起身开口道:“臣身为御史大夫,有举荐和考核官吏之责,也知晓秦国的士人数量。”

    “毫不客气的说,昔日那个被山东列国视为蛮夷之邦的秦国,已经不再匮乏士人了,我们的士人数量远超其他各国!”

    “然而!”

    王绾在群臣刚刚想要喝彩的时候突然话锋一转:“若是我秦国一口气增加万里疆域,则官署民治无法从容跟进。”

    “新设官署若全部沿用所灭国之旧官吏,则必然给残余六国贵族鼓荡民乱留下极大余地。其时纵然灭国,必有动荡之势。我若镇抚不力,反受种种掣肘。此,臣之顾忌所在也!”

    张机看着王绾不禁有些诧异,这位在史书上笔墨并不多的御史大夫难怪后来做到了秦国左丞相的位置,这份远见,至少现在的李斯还不具备。

    历史上的秦国,可没有如果这个世界一般,通过张机和公孙丽的婚事吸纳了如此多的卫国士子,以禅让的形式在名义上接过了本就是秦地的韩国,更没有在伐赵之时也让赵人和代人真正心服。

    而这也因此导致了十年战争结束后,六国虽灭,最后却不得不沿用六国的旧官吏,最终导致了秦国在能威慑宵小的嬴政驾崩后便迅速分崩离析。

    不过,王绾这一席话还是有些容易得罪人的。

    因为秦国在缺乏士人的时候,历来爱用武人治理地方。

    诸如王齮、杨端和、王翦、蒙骜乃至告老的麃公等人,都曾担任过地方郡守,形成一种类似于军政府的高效行政体系,然而这种行政体系终归不够稳固,容易忽视民生和人心方面的问题。

    “夫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