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适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适 (第1/3页)

    她说的这几点,在林希看来都是十分合理的要求,所以并没有什么异议。

    “不知道利息是多?如果按照你说的这些条件都满足,大概多久贷款能下来?”

    多久能下贷款才是她最关心的。

    不然合同签完,审批手续迟迟办不下来,她根本没办法入场。

    柜员看向经理,后者砸吧了一下嘴,说:“这个我们没办法保证,毕竟前面还有好几个单位也在排队等审批,这个要各方面衡量,所以一切都不确定。”

    林希自然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不愿意贷款给他们。

    “怎么可能会不确定呢?按照流程总能大概有个期限吧?”

    杨川还要再说,林希将人拦住,然后站起身说:“我们回去再考虑考虑,就先不打扰了。”

    一直从银行里面出来,杨川都有些愤愤不平。

    “私营企业怎么了?他们就是狗眼看人低。真当谁不清楚,国营企业拖欠贷款的也不少,还没贷呢,他怎么就知道咱们没能力偿还?”

    “算了。”

    林希倒是看的很开:“他们银行可能不缺少这个额度,审核条件自然要严格很多。既然这家不行,我们再去农行看看。”

    1979年农业银行正是恢复运营,总部就设在京市。

    林希和杨川来到农行,同储蓄银行的情况差不多,听到两人是准备贷款的,柜员和经理十分热情。

    为了避免出现同样的冷遇,杨川直接说道:“我们是私营企业。”

    “不管是国营,还是私营或者是个人,我们全都一视同仁。”好不容易有人主动上门要求贷款,这可比他们的信贷员走街串巷去说服大家贷款省力多了。

    国家为了鼓励自主创业和促进百姓积极消费,特意补贴了170多个亿,而且是无息无期贷款,但如此政策百姓却基本不买账,其中一项父债子偿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就拿农民来说,化肥0.16元每斤,还有种子和农耕机器的花销,杂七杂八加在一起,几乎是家里最大的开销。

    他们只需要跟村里的领导说一声开个证明,就可以去公社里面的农村信用社领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