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再接新盘

    第133章 再接新盘 (第1/3页)

    诸葛瑾与鲁肃到柴桑后,先写信打探荆州口风,得知刘琦愿化干戈为玉帛,欣然渡江。

    到了襄阳,诸葛亮在十里之外迎接兄长,同行的还有别驾刘先,到府衙时,刘琦已在门口恭候。

    进府见礼,尚未落座,二人便对满堂家具啧啧称奇,坐定之后更是赞口不绝,得知是刘琦改造,吃惊不已。

    鲁肃暗叹都说刘琦被打压,忍辱负重,不想会如此享受。

    一番寒暄之后,鲁肃言道:“孙刘两家,先前颇多纠葛,皆因黄祖而起,今黄祖已亡,吴侯愿化解恩怨,共抗曹贼,扶保汉室,特派我等前来互通友好。”

    诸葛瑾也道:“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将军既为汉室贵胄,又承刘皇叔之志,当以大局为重!”

    刘琦抱拳道:“一切皆因朝纲不振,奸臣乱权而起,先有董卓、后有曹操,若无此等权奸把持朝纲,又怎会干戈四起,结下仇怨?家父向来仁和,不愿争斗,既然吴侯愿放下恩怨,在下喜闻乐见。”

    刘先慨然道:“破虏将军因权斗而亡,尚有子嗣为其报仇,那些将士、兵丁乃至无辜的百姓,又有谁为他们主持公道?”

    从刘表与孙坚争斗,到孙策、孙权屡次攻打江夏,双方水火不容,多少战事他都亲身经历,万想不到两家会有握手言和的一日。

    刘琦也摆出一副深沉神色来,缓缓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诸葛亮轻摇羽扇的手微微一顿,自上次在草庐留书之后,刘琦又出至言。

    其实与刘琦会面之后,诸葛亮觉得刘琦又不像悟道之人,甚至时常言语粗鄙,略显肤浅,一度猜测那封信是否另有高人指点,但始终没有找到证据。

    今日又听他讲出此等至理名言,虽然短短数语,却直指根本,若无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大胸怀,怎能有如此高见?

    “莫不是大公子已然返璞归真?”诸葛亮双目微凛,越与刘琦亲近,越看不透这个人。

    一旁鲁肃、诸葛瑾更是深以为然,称赞刘琦,但对刘先来说,这等金句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