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怀恩书院

    第242章 怀恩书院 (第1/3页)

    要说对闵县的改造,就要说到一个地方,那就是怀恩寺。

    怀恩寺的淫僧在一场大火里都被烧死了。

    和尚是死了,庙是留了下来。

    就那些和尚做的事情,是死不足惜,做出来的那些事情,是人神共愤。

    和尚有罪,但庙没罪。

    求神拜佛这样的事情,不全是封建迷信,更多是一种信仰。

    事情是有两面性的,封建迷信要不得,但人不能没了信仰。

    信仰是道德的底线。

    一个真心实意求神拜佛的人,他对神佛就会有敬畏之心,那么当他要去干一件坏事的时候,他心里就会想着,自己这样做了,是不是会受到神佛的惩罚,这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力。

    怀恩寺本身没有错,这样荒废了未免可惜。

    一处占地大,又有现成建筑的地方,就应该利用起来。

    这就让裴云有了想法,让南山工程队对怀恩寺进行了改造。

    只保留了一个供求神拜佛的正殿,其他地方在改造过后,发挥了新的用途。

    这新的用途是——教书。

    是的,在裴云的规划下,怀恩寺变成了怀恩书院。

    在大秦,读书是上等人的待遇,只有读书了 ,才能有真正出人头地的机会。

    同时,读书的费用也一样的高,光是买书籍,买笔墨纸砚,这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了的。

    又有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书生要是能出人头地,那就是鱼跃龙门,光宗耀祖的事情。

    可读书这条路,就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

    最终能通过的,不过是寥寥的一些人。

    其他人则会摔得疼。

    一个读书人,要是过不了读书这条路,那他能做什么?

    让他做农活?做些手艺活?

    首先,他就没有这样的本事。

    即便是农活手艺活,你要是没有体力,没有学过,就是什么也办不成的。

    一个读书人放下了书,就是手无缚鸡之力,他也就是会读书,其他是一窍不通。

    再一个,一个读书人是自惜身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