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捉鱼

    第三章 捉鱼 (第2/3页)

门的牙膏票。

    不过好消息是牙粉和牙刷不要票。

    王满银只能退而求其次,直接买了两袋牙粉,外加两个牙刷。

    从供销社出来后,他也没有在集市上转悠。

    石圪节公社街道不过五十米长,一泡尿都能从头撒到尾,唯一像样点的建筑物就是供销社门市部。

    跟后世的烂怂大雁塔一样,实在没啥可看的。

    离开石圪节公社,王满银看四周没人,照例把买的东西放到空间里。

    然后离开土路,沿着东拉河边转悠。

    现在刚半晌,距离中午还早着呢。

    倒是太阳高升,天气开始暖和起来。

    在王满银的记忆里,东拉河应该没啥鱼类存在,不过王满银不信邪。

    有句话老俗话说得好,有水就有鱼。东拉河既然连通黄河,理论上肯定有鱼类存在。

    王满银曾在农村生活过十来年,对于捉鱼摸虾这事儿很在行。

    秋季雨水少,东拉河河面不到两米宽,很多地方流水细的跟麻绳一样。

    岸上长着稀疏的芦苇和茅草,被人齐刷刷割了一茬,只露出四指长的根茎。这两种植物都是好东西,王满银打算稍后挖些栽种在空间水塘边。

    东拉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水流浑浊,河底连水草都不长。他沿着高高低低的河岸走了几十米远,都没看到小鱼小虾存在。

    正当打算换个地方的时候,王满银一喜。

    在一处崖畔转弯,恰好有个十来平方大的浅滩,地点非常隐蔽。水深约莫三十多公分,生长有成片的苦草和菹草,甚至有几株茨菇秧。

    水草上边,还有零散的田螺存在。

    根据经验,里边十有八九存在鱼类。

    王满银当即脱掉蓝卡叽上衣和棉袄、鞋子,挽起袖子裤腿下水。

    一只脚刚伸进水中,立刻打了个寒颤。

    凉,真凉!

    捉鱼佬有句话叫“鱼头上有火”,即使再冷的天,只要下水缓一下,一般就感觉不到冷了。

    适应十几秒后,王满银缓缓绕到水草跟前,然后双手捧着水草团猛然往岸上掀起。根据经验,这个季节,鱼类一般躲在水草丛里保暖。

    哗啦啦,水流浑浊。

    一团团水草被搅上岸,平摊在黄土地上。

    “还真有!”王满银兴奋地叫了起来。

    两条泥鳅在水草上来回扭动,另有几条麦穗和鳑鲏鱼蹦跳着。

    没等这些家伙逃入水里,王满银已经快速将它们连通水草划拉进空间水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这几条小鱼,如果养好了,未来绝对可期。

    接下来,王满银继续寻摸,将水洼里的田螺拾掇个干净。

    在后世,田螺也是难得的美味。

    尤其麻辣田螺,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