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队上的活,慢慢磨

    第四章 队上的活,慢慢磨 (第2/3页)

王连顺杀得落落翻翻。

    差不多到中午,王连顺把手里棋子一扔,大手一挥:“放工了,回家……”

    一大群晒暖的人纷纷起身,扛着农具,赶着毛驴车浩浩荡荡朝村子方向走去。

    这会儿太阳正好的时候,各家婆姨已经把红薯擦成一指宽的薄片,平铺在窑洞顶上晾晒。

    远远看去,大片大片白晃晃的。

    农闲农闲,听起来很闲,其实这个时代农民根本没有闲的时候。

    尤其各家的婆姨,早上睁开眼挑水做饭,吃完饭刷锅喂猪喂鸡、接着切红薯干晾晒,下午天黑前还要收回家里。

    另外还有补补缝缝,杂七杂八的活儿。

    几乎一天忙到晚,连轴转。所以黄土高原的婆姨老的特别快,三十多看上去像后世五十多岁的女人。

    到家,王满银想起十几条小鱼苗,忙进入空间查看。

    大概空间温度比较高的缘故,那些小鱼显得非常活跃,没有一条死亡的。

    王满银放下心来,又将采挖的那些水草种植在水塘边上。

    接着在附近黄土地上挖坑,准备养鸡用……家里没有鸡笼,只能暂且这么养着,等以后可以用柳条编织几个鸡笼。

    早上吃的有油水,干起活也有力气。

    半个小时功夫,深坑挖好。

    王满银再拿了把剪刀,把三只土鸡翅膀剪掉大半,而后解开绳子扔到坑底。

    又弄来一个烂瓦罐,装了半罐子空间泉水,防止它们渴死。

    罐子村啥都缺,唯独不缺这种破破烂烂的瓦罐。

    在旧社会时,村里曾经有一口小型瓦罐窑,专门生产各种坛坛罐罐出售。罐子村的村名,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瓦罐窑废掉,但是遗留在村里的烂瓦罐很多,连王满银家窑洞门口也堆了不少,正好派上用场。

    家里粮食不多,他没打算用来喂鸡。直接去水塘边割了几把青草,算给它们当食物。

    王满银原本以为土鸡不怎么吃,没想到青草刚扔到土坑里,这些家伙便争先恐后啄食起来。

    没一会儿,吃个净光。

    见状,王满银又割了几把丢过去。

    割草的时候,他发现塘边湿土里长有一团团绿褐色的东西,外形和木耳很像,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地衣,罐子村的叫法是地软。

    王满银也不知道空间里怎么突然长出如此多地软,最大可能是前两天从外界移植植物无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