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老狗剩”、“大狗剩”

    第八章 “老狗剩”、“大狗剩” (第2/3页)

圪崂遮挡的严严实实。当然讲究的人家会在窑洞附近挖个坑,周围堆上一圈柴禾作为遮挡。

    王满银也打算这么做,还没来得及实施。

    解决完个人问题,他把几个老鼠埋到粪坑深处,才回屋洗脸做饭。

    生着火,王满银才想起前几天蒸的玉米窝窝吃光,现在该发面了。

    这年头没有发酵粉,蒸玉米窝窝需要老酵子。

    家里仅存的一点上次全部用完了,王满银又不会做。

    从记忆里,前身和邻居王秋生关系不错,每次都是去对方家讨要的老酵子。

    当然王满银外出游逛回来,也偶尔给王秋生的孩子们带几颗糖果。

    王满银准备上午去讨要一些,至于早饭……干脆烙几个二合面饼子吧。

    打定主意,他去空间里看了看,只找到一个鸡蛋。

    又拽了一把蒜苗韭菜,开始在灶台前和面。

    烙饼做起来简单。说白了,只要舍得放油,控制好火候就好吃。

    没一会儿,酥香的味道就飘出窑洞。

    刚出锅的烙饼外表焦黄,滋滋冒着热油,让王满银食欲大增。

    不过这玩意儿里边还是生的,必须上锅蒸一蒸才行。

    他这边正忙乎着,忽然听到窑洞外传来大黄的狂叫声。

    紧接着,有小孩子哭声响起。

    王满银忙推门走出去,就见大黄对着远处三个小孩叫唤,将对方吓得哇哇直哭。

    “大黄,回来。”他急忙喊住土狗,又冲几个小家伙问,“毛蛋,你们咋来了?”

    这三个身穿破棉袄,脸上脏兮兮,留着鼻涕的小家伙,正是王秋生家的孩子们。

    老大叫毛蛋,老二叫石头,老三是个女子,叫小妮子。这些名字听起来非常老土,不过放在这个时代很正常。

    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小名越贱越好养活。

    经得起摔打,经得起病痛。

    另外还有铁蛋、狗剩,这些也是出镜率很高的名字。

    单单罐子村就有三个人小名叫狗剩。人们为了加以区分,分别喊“老狗剩”、“大狗剩”、“小狗剩”。

    “满银叔,你家做啥好吃的,闻着真香。”毛蛋吸溜着鼻涕问,眼神里带着渴望。

    这家伙今年九岁,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小身板特别消瘦,脸色蜡黄,眼眶塌陷,颧骨凸起,给人一种大风都能吹到的感觉。

    最小的女孩小妮子已经4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