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意外事件

    第一百六十七章 意外事件 (第2/3页)

序走完,照例由赵建海传达开会主题:“我们今天开这个糖化饲料喂猪先进经验推广会……这种方法可以让饲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生长快,效益好。在过去,像秸秆红薯蔓这些草料只能用来喂牛喂羊。现在只要经过发酵,统统可以喂猪。这样以来,我们就扩大了猪饲料来源。而且经过糖化发酵处理,还能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下边我说一下糖化饲料配方,秸秆百分之五十,米糠,豆饼、麦麸的比例分别是……”

    听着台上激昂的讲话,王满银难得在心里感慨一句:这一天天的,赵建海也挺不容易,真为罐子村社员们的生活操碎了心。

    从种子该怎么往地里种,再到农作物植株间距留二十厘米好还是二十一厘米好,另外野草应该什么时候锄掉,以及土粪怎么用……这些都有先进经验的。

    村里很多种一辈子地的老农民,也没赵建海懂得多,甚至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人家关心完庄稼种植,又开始操心罐子村的生猪养殖,绝对称得上全能型人才。

    不过社员们显然没听懂糖化饲料是啥东西,等赵建海把话讲完,愣没有一个回应的。

    当然另一方面则是现在养猪的先进方法太多了,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有一种出现。

    从最早的二割法育肥,最后变成三割法……接着又开始流行三注射,还有喂肥猪粉。

    所谓二割法,就是人们养猪的时候,将猪仔的耳尖、甲状腺割掉。据说这样既可以节省饲料,又能够快速增长。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有人发明出三割……就是多一刀,把猪尾巴也割掉。

    至于注射,则是给猪注射豆油和各种腺素,还有牛乳和蛋白。分为三注射,五注射,还有六注射的。

    当时工作人员来罐子村里讲的挺好,说有公社做过实验,平均每头猪每天长肉八斤以上,最高长十三斤半。

    罐子村真有不少人照着经验做,结果被割的猪仔死的死伤的伤。侥幸活下来一头,也成了粘液水肿病猪,好容易养到百来斤重,谁知食品站看过后根本不收。

    所以现在人们学聪明了,任凭赵建海讲的口干舌燥,却没人敢插话的。毕竟现在养头猪不容易,辛辛苦苦大半年,谁愿意陪着折腾。

    关于糖化饲料,王满银也不懂。按照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麸皮经过一系列发酵后,里边所含的淀粉的确会转化成麦芽糖,也能够改善饲料口感。

    但是具体能不能提高营养成分,顺便给猪增肥,这个王满银不敢保证。因为在喂猪这个行业,他真是外行。

    对于不懂的东西,还是不要乱发表意见。

    不过在他看来,就算有效也很难推广。

    还是那句话,麸皮豆饼从哪里来?家里存有这东西,早被人吃了,谁舍得喂猪。

    见没人做出反应,赵建海直接点名:“二队长,你表个态,这次的经验推广你们二队能不能做?”

    “做肯定能,关键你又是米糠,又是豆饼麦麸,这些饲料从哪里弄来?能不能让公社里提供支援……要是拨给二队几百斤米糠和豆饼的话,我肯定带头支持,可以先从我家养的母猪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