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驯化游隼?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驯化游隼? (第2/3页)

黄原地区当煤矿工人,需要下井的。王支书问我想不想做……去的话,就把名字报上去。我现在有点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你怎么看?」

    通过这半年多接触,刘向阳现在对王满银非常信任,内心里当成哥哥看待。

    所以他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第一时间找对方参谋。

    而且说实话,自己能得到这个机会,也和王大哥有关。当初要不是他一番开导,自己肯定学其他人一样摆烂了,怎么可能会被村里推荐。

    对于这情况,王满银倒不是很惊讶。

    他心里非常清楚,绝大部分知青们早晚都会离开的。只有极少数因为种种原因,最终留在了这片黄土地上。

    即使如此,他们也都被安排了工作。

    事实上,从春上开始,石圪节公社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知青离开了。当兵、招工、病退……各种方法都有。

    王满银听说石圪节村有个知青做的非常干脆,直接把所有物品留在知青点,而后不辞而别。因为知青们喜欢到处闲逛,所以刚开始村里并没有发现异常。

    直到接连一个月没见人,村干部才慌忙上报公社,又派人四处寻找。

    后来才知道,人家已经通过关系当兵去了。前段时间,家人才将户口和粮食关系转走。

    现在留下的,有些是父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剩余则是没有关系的。

    刘向阳属于前一种,所以这个机会对他来说相当难得。

    王满银沉吟一下,才开口道:「能够离开农村,当然属于好事。去煤矿上当工人,至少填饱肚子没问题的。」

    ….

    守着空间,王满银有信心一点点改变罐子村的面貌,最终让村里人不再饿肚子。不过他没有劝刘向阳留下来,而是真心为对方分析利弊。

    顿了顿,王满银又开口道:「但是你想要考虑清楚,下矿井干活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危险性非常大。如果去的话,最好留在井上工作……」

    在这个时代,煤矿工人的待遇的确很好。

    不过矿井下的工作条件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几百米深的矿井下又潮又冷,矿工们一年四季穿棉衣而且只要下了井,就要在里边待够一个班才能上来。

    更重要是,这其中伴随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一旦出问题,活着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家住在矿区的工人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下班第一时间回家报平安,然后再做其他事情。

    其实不单这个时代,就算几十年后,也经常看到矿难的报道。

    如果换成王满银的话,宁肯跟着董刚倒腾二手自行车,也不会去这种危险的地方。

    只是这属于刘向阳的个人选择,他只能分析利弊,具体还要对方自己做决定。

    闻言,刘向阳点点头:「人家招工条件说的很清楚,就是要下井挖煤的工人。我正是考虑到这情况,心中才没拿定主意……又怕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再难遇到。」

    他迫切希望离开农村,但也不想拿自己的生命冒险,所以才会患得患失的。

    「机会以后肯定还有,就看你能不能抓住。」王满银用肯定的语气回答。

    「王大哥,你有什么消息吗?」

    刘向阳顿时激动起来。

    「消息我没有……还是之前说过的话,那么多知青,背后连着数万个家庭,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其实你这边只要耐心等待即可,主要看父母……」

    王满银话没说完,相信刘向阳自己会明白的。有时候,想离开并不是难事儿。

    就好像他在后世看到的一个励志买房故事:某人参加工作,月薪五千,每天上班努力工作,下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终于两年后,他个人攒了两万块钱,父母赞助两百万,成功买下人生第一套房。

    当然,这其中有个时间问题,就看刘向阳愿不愿意等下去。

    「那我回去再想想……」听完分析,刘向阳更懵了。

    「嗯,你好好考虑。另外还有一点,也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估计这次招工会看档案的,」怕刘向阳当不成煤矿工人失望,王满银提前给他打了预防针。

    招工的事情并不是由王满囤说了算,他只负责推荐,具体还要看公社那边是什么情况。

    陪刘向阳聊了一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