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王满银要进村委会?

    第二百零六章 王满银要进村委会? (第2/3页)

银,咱们咋办,还去我妈那里吗?」兰花无奈的出声问。

    「看看再说,」王满银同样很郁闷。

    赵建海想一出是一出,没完没了了。

    虽然双水村和罐子村间隔几里路,中间有不少小道可以绕行过去,但王满银没想折腾。其实罐子村无所谓,只要不被赵干事看到,其他人应该不会真拦自己的。

    关键是双水村那边,怕给老岳父添麻烦。

    一句话,人家咋办咱咋办。王满银不会当这个出头鸟。

    反正两个村子距离不远,大不了晚几天再过去。

    不过还是有些小郁闷,原本随着知青们回城,代销点的销售额就下降一大截。

    现在冷不丁又来这么一下……要知道,他年前从供销社进了不少糕点饼干的。看来只能存着慢慢销售,反正这个时代食品没有保质期,只有出绿毛了才扔掉。

    当然,王满银没打算这么做。

    真卖不出去,无非自己内部消化掉。正好年前卖鱼时,李平给了不少糕点票。

    给兰花交代过后,王满银便动身去饲养室那边集合。

    上午仍然是翻粪堆……就好像里边藏着金子。四五十个社员昨天刚翻一遍,今天继续开始翻腾。

    让王满银猜着了,去年初二半天代销点卖出二三十块的货,今年除了本村的碎娃们过来买糖果外,愣是没有大人登门。

    幸亏自家并非靠代销点生活,否则非郁闷坏不可。

    三天戏,五天年。

    总之,没怎么着呢,春节已经悄然过去。

    下午忙完活后,王满银刚打算掉头回家,又被王连顺拉住。对方小声交代他晚上一起喝酒,顺便商量些事情。

    王满银没犹豫,直接点头答应下来。

    从家里离开时,他特意提了一罐散酒,又弄了包糖果。

    王连顺家两个儿子已经结婚,现在有孙子孙女四五个,上门当然不能空着手。

    等他赶到没多久,王延强和王富贵也进了窑洞。说起来,几人这情形真有点开小会的意思。

    见人到齐,王连顺的婆姨便将一大盆菜端上桌。

    半盆猪肉炖洋芋,外带半盆酸菜。

    四人吃喝一通,王连顺就开始进入正题:「今天晚上咱们几个主要商量一下年后生产队的路数该咋走,我先说说想法……」

    「去年秋后,队里搜集了不少苜蓿种子,今年打算多种几亩,争取再发展一群羊。另外弄了不少柠条种子,开春也可以种在东山峁,等过几年采种能卖钱。咱们生产队有抽水机,浇水也方便……」

    王连顺说这些内容,其实王满银去年就说过一次。东山峁川川沟沟连在一起,差不多有一二百亩地,如果能够全部利用起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别的不说,养百十头羊绰绰有余。

    王延强也出声强调:「养羊没问题,关键必须圈养,不能散养。如果再像之前那种方式,青草刚出来,山羊过去一趟,连根都拔掉了……」

    「嗯,我回头给进财哥交代清楚。」王连顺点点头

    ,又道,「还有一点,也是满银和刘向阳说过的,咱们顺便种一些酸枣圪针、马茹子啥的,可以保持水土,以后社员们打柴也不用跑太远……下次开会我就告诉大家,谁再敢挖树根,我扣他日怂的工分。」

    现在很多人打柴有个坏习惯,喜欢拿镢头刨掉树根灌木根。因为这些是硬柴,耐烧。

    不过树根一刨,明年自然啥也不长。这也是罐子村附近山峁几乎看不到成片灌木的原因。

    在前身记忆里,早些年村子周围就能打到好柴火,后来彻底不行了。人们越跑越远,现在打一捆柴要步行十几里,最少花费半天时间。

    听对方提到种树的问题,王满银插话道:「除了种植柠条外,我还建议种些花椒树。供销社收购花椒籽,快两块钱一斤。其实算下来比柠条种划算多了……就是不知道公社里让不让种,咱们先试着在沟里分散种几十棵试试,不行到时候砍掉。」

    这提议也是王满银思索很久的。柠条种子只有供销社收购,花椒则不同,拿到很多地方都可以卖掉,而且效益更高。

    不过花椒的产量低,一棵树也就能产两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