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副老实相,心眼挺多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副老实相,心眼挺多 (第2/3页)

人心里松了口气。他们就怕对方像赵建海那样,事事喜欢争先进,根本不考虑村子的实际情况。

    送几人临走时,白明川又开口道:“二队长,明天中午把我的饭派到王满银家吧。”

    “啊?”王满银登时愣住,不知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没有开口拒绝:这人可以争取的,多接触一些是好事儿。

    ***

    进入二月,天气依然冷嗖嗖的,东拉河的冰凌尚未彻底融化。

    从毛乌素沙漠方向吹来的寒风夹杂着黄土,使天空变得昏昏沉沉。

    不过今天这场黄风并不算大,所以村里并没有停止上工。

    吃过早饭,在村里领了任务后,王满银和王延强几人便带着工具直奔村南。

    虽然有了白明川的保证,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正好石头够用了,王连顺就将爆破组几人派到村南川道水浇地开始修红薯下单丰产方。

    为了让检查的工作人员一眼看到,他还特意让人在路边立起几个大大的木牌子。

    上边贴着红纸标语:“做好红薯丰产方,保证农业大丰收”,周围再弄一些彩旗……挺像那么回事儿。

    至于进山的另外一队,则由王福长带领,成员主要是各家的婆姨和老弱病残。

    按照材料说明,丰产方开挖前需要先测量好株距和行距,然后撒上石灰线。

    横成行,竖成列,保证每一个方块不大不小。

    一眼看过去,整整齐齐。

    中午收工后,王满银惦记着给白明川做派饭的事儿,马不停蹄赶回家。

    地软炒蒜苗,煮半锅玉米粥,蒸几个二合面窝窝。

    就这,在罐子村已经算很不错的饭菜了。

    等饭菜做的差不多,他才隔沟让毛蛋帮忙去村里喊人。

    没一会儿功夫,就听到大黄的叫声响起。

    进门寒暄两句,白明川看到桌子上的饭菜,忍不住道:“你家饭菜挺丰盛呀,”

    “我们家就两口子,条件稍微好点儿。”王满银开口回答。

    现在兰花也拿工资了,家里饭菜档次提升了一些,不用再像去年那样遮遮掩掩。

    “我知道你家的情况,”白明川点点头,又道,“来罐子村这几天,我了解过一些情况,村里社员们对你评价很高呀。”

    “白干事,都评价我什么呢?”

    王满银有些好奇,不知道大家在背后如何议论自己。

    “夸奖的话太多了,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罐子村的能人’等等。连王支书也赞不绝口,说你有头脑有想法。所以我想在你家吃顿饭,咱们好好聊聊。”

    “要不,喝点儿?”王满银试探着问。

    “酒就不要喝了,我下午有事情,还要工作呢。”白明川摇头拒绝。

    顿了顿,他又道:“二队去年搞得不错,听人说你出了不少注意。前些年你在外边东奔西走,应该见识过不少世面的。”

    东奔西走这个词用的很妙,也证明了王满银的猜测。对于罐子村现在的情况,白明川是有想法的。

    果然,对方接着问道:“你感觉怎么能把罐子村搞好,让社员们吃饱饭?”

    “白干事,你这问倒我了。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社员,村子里的事儿,你还是问王支书他们。”

    王满银心里跟明镜一样,当然不会因为白明川几句吹捧,就把心里真实想法说出来的。

    “没事,咱们就私下里聊聊,你随便说,我随便听,保证过后就忘掉。”

    得,人家把话说到这份儿上,自己不讲几句真不成了。

    想了想,王满银反问道:“白干事,我听说你也是贫农出身,在家种过几年地。你觉得罐子村社员们想要吃饱饭。该怎么做?”

    “其实你们二队做的挺好,淤地坝,种植稻谷,修建水塘养鱼……而且你们知道找水利专家进行指导,这点很好。我见过有些村子淤地坝是有想法就做,结果被洪水给冲毁了。”

    “嗯,淤地坝这事儿得到了县里田福军主任的支持。”王满银点头附和一句,随即又道,“白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