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装有线广播

    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装有线广播 (第1/3页)

    二队明面上有六百八十九亩地,现在具体数量多少,别说工作组不知道,恐怕连王连顺和王富贵两人都说不清楚。

    毕竟一块地边边角角开半亩荒,细算下来也多出二三十亩。这些被人们称为“黑地”,原则上不用上账交粮的。

    只是往年赵建海盯得死,必须等他到现场时才可以分粮。王连顺即使想给社员们多分也没什么办法,最多在储备粮上动些心思。

    去年到刘家湾参观过后,他才开始动脑筋转变思路。效果很显著,现在二队社员们虽说吃的不怎么样,但至少开春没闹饥荒。

    今年遇到大旱,王连顺更想给大家多备一些粮食。为了安全起见,只能采取这种方法。他相信就算白明川知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王连顺做事情有底线的,并不会让对方为难。该交的公粮必须要交,只是少卖余粮。

    真讲起来,二队表现已经可以了,很多生产队连今年公粮都没有完成的。

    王满银前几天听说,对面石川村交完后,每人分了三斤小麦,磨成面估计够一家人吃几顿面条的。

    “咱家多少斤?”王满银刚提着布袋返回窑洞,兰花已经急切地问。

    生产队难得分细粮,她还是很关注的。

    “说的是一人五斤,应该有十七八斤,你出去可别乱讲。”王满银忍不住叮嘱一句。

    这事情如果真闹大,绝对够王连顺喝一壶的。

    “我又不傻,”兰花白了一眼,尽显妩媚。

    王满银再次火热起来。

    那啥……现在农村别说电视手机,大部分人家连个收音机都没有。晚上除了炕上那点事儿,实在找不到其他活动。

    这个时代各家孩子多,也是有原因的……

    随着公鸡喔喔叫声响起,新的一天来临。

    打开窑门,王满银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

    六月半的天气,早上已经热燥起来。

    他往大锅里添了几瓢水后,放入两个鸡蛋,开始生火做饭。

    快做好饭时,兰花也起床了。她匆匆梳洗后,拿着笤帚打扫场畔的卫生。

    王满银则担着两个水桶,晃晃悠悠去村头挑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家日子和其他社员们没什么大区别,要说有,可能吃的好一些。

    担水到家,王满银就见代销点内站了四五个人,都是趁凉快过来买卖东西的。

    他接手帮着招呼,让兰花去隔壁吃饭,别等会儿上班晚了。

    ***

    “为了大力发展广播事业,根据上边的要求,我们石圪节公社近期准备将广播连通到每一个村,让大多数社员家能够听到……”

    “接下来,每天会进行三次播报,早、中、晚各一次,主要在大家吃饭的时间。安了广播匣子,各个社员就可以在自己家里吃着饭,听着广播了。有新闻,还有歌曲和戏曲,你们想想看美不美……”

    社员会上,白明川大讲安装有线广播匣子的好处。这是公社最新分下来的任务,争取今年各村都要通广播。

    听到这话,底下社员们坐不住了。各个脸上带着几分激动,开始小声叽咕着。

    要说广播真是个好东西,比单纯读报纸有意思多了。社员们不用出村,就可以了解好多东西,也能够给单纯乏味的生活增添几分文化色彩。

    所以每次晚上吃过饭,都会有很多人跑到知青们居住的窑洞前听收音机广播。一些瘾大的,能一直听到节目彻底结束。

    如果自家安一个,就不用再来回跑。

    别说他们,连王满银也有些心动。虽然广播没啥可听,但到底能够了解一些信息。

    这时,王连顺突然提高声音问:“白干事,安广播匣子要钱吗?”

    议论声顿时停止。

    对呀,他们高兴地太早,还不知道要不要交钱呢。

    如果不交钱白给,当然家家都愿意安装。收费的话,肯定另当别论了……要知道,知青们买的那台收音机要几十块呢。

    “关于收钱的事情,我已经向公社里了解过。安装广播匣子需要从公社引广播线,还要安装瓷瓶和电杆,差不多要掏一百块钱。如果社员们想安装的话,可以单独购买广播匣子,一个五块钱。另外从村里到家中的广播线也是自己购买……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