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过年讨打

    第二百四十四章 过年讨打 (第2/3页)



    ***

    趁年前天气好,王满银从队里借了手扶拖拉机,吃过早饭顺着公路直奔米家镇。

    三个孩子本想跟去赶集,被他训斥一通,噘着嘴留家里看门。

    王满银此去并非卖鱼,而是想要去矿上买一些煤炭自用。

    最近几年,米家镇附近也有生产队开始养鱼。石科马煤矿的采购渠道多起来,鲜鱼价格不断下滑,王满银和李平也渐渐断了来往。

    米家镇原本就属于有名的“水旱码头”,向北连通草原,向西不远就是黄河,通过渡船可以直达对面邻省,地理交通优势非常明显。

    也因此,形势放开后,米家镇集市更加热闹起来。

    王满银赶到镇外时,就见不远处各条土路上行走着大群大群的黄土高原人。尤其镇子入口附近,更是人头攒动,嘈杂的声音扑面而来。远远望去,就好像无数蚂蚁朝着巢穴蠕动。

    有些商贩的摊位,直接摆到镇外公路两旁。

    这热闹程度,至少是石圪节公社的十倍,甚至比起原西县城也不逊色。王满银粗略估计,今天最少有上万人来米家镇赶集。

    他最初还计划进镇里边逛一圈,给几个碎娃买点稀罕东西呢。一看眼前阵势,立刻打起退堂鼓。

    王满银怕自己开着手扶拖拉机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

    其实自家代销点啥都有,跑这么远买零食完全没必要。

    路边有卖干炉火烧的,也算米家镇的一个特色。他索性掏钱买了十几个带回去。

    而后,王满银直奔煤矿售卖点。

    差不多中午时,他已经开着手扶拖拉机往回走。车厢里装有半车煤炭,外加几蛇皮袋的生葵花籽。

    王满银做事向来不喜欢拖拉,说干就干。既然决定做炒货生意,自然打算趁过年尝试一番,看看效果如何。

    到家,他就开始忙乎着将生瓜子放进水盆里,再倒入准备好的五香佐料。

    不久,代销点门口挂了个牌子:出售五香瓜子,一斤一块钱。

    过了腊月二十三开始,罐子村各家就忙碌起来。

    不过现在缝纫门市部还没放假,兰花每天需要上班。家里家外的事情只能由王满银带着三个孩子忙乎。

    清理场畔、打扫窑洞、贴年画窗花、摊米黄、蒸豆包……这些都不是啥大事情,但零零碎碎每天都要忙。

    “有钱没钱,不能连毛过年”

    趁着年前天气好,王满银又把两个小子带到集市上剃头。

    男孩子不需要做啥头型,也不需要去胡德禄的理发店,随便在街边找个剃头摊就行。

    距离过年没几天时,王连顺开始通知各家到队里参加年终决算会。今年二队形势依然很好,日工分值创造了新纪录,达到一块。

    最多的人家,分了五百多块。

    王满银家比较少,不到一百块。对他们来说,无所谓了。

    不用打听就知道,罐子村二队日工分值肯定又在原西县排名第一。不过比起东北那疙瘩,还是稍有不如的。

    早在几年前,尚志民就曾提起过,东北很多生产队日工分值达到一块多,最高甚至能有一块八。

    当然在原西县范围内,罐子村二队仍然是独一份。

    这也是生产队最后的辉煌了。

    随着明年包产到户彻底展开,罐子村维持二十多年的大锅饭也要解散了。接下来日子过得好坏,就要看各家人自己的能耐了。

    分红过后,王满银家代销点再次热闹起来。

    现在自己炒的五香瓜子销售非常火爆,很得大家的认可,一天能卖掉百来斤。连石圪节大队也有社员品尝过后,也专门跑过来购买。

    见状,王满银总算有了几分底气。

    在自己忙着炒制瓜子的时候,家里几个孩子开始正式接手代销点。小杏子随兰花,从小数学好,算账也快,很有点小大人的模样。

    年前短短几天时间,王满银家卖掉近四百斤五香瓜子。

    除掉煤炭和佐料外,其他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算下来差不多挣了三百块钱,利润绝对杠杠滴。

    直到腊月二十九,缝纫门市部才终于放假。兰花回来时,给家里每人带回一套新衣裳,乐的几个孩子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