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买一只游隼

    第二百六十九章 买一只游隼 (第1/3页)

    “乖乖,两千块,抵得上我家十来年挣的工分钱了……满银真大方!”

    “我早说过,满银脑子活套。人家炒五香瓜子,隔三差五拉一车去县城,挣的钱绝对不少!”

    “一年时间,估计能挣五六千块……”

    “不止这么多,最少一万块!”

    一时间,整个会场炸开了锅。

    王满银炒五香瓜子挣钱这事儿,村里家家都知道,就算再哭穷也没有用。单看一车车原料往家拉,接着又一车车送到县城……傻子都知道,肯定没少挣。否则去年冬天不会被三个贼偷盯上。

    但具体挣多少,各种猜测五花八门。

    现在人们终于可以确定,绝对比两千块要多。

    对于这情况,王满银早在捐款之初已经想到,所以他根本没在意周围人的议论。

    “大家都静一静,静一静!”等了两三分钟后,王满囤伸手猛敲桌子,让下边众人停止开小会。

    “白天我们几个村干部合计了一下,这次重新修建罐子村小学大概需要五千块,所以还剩三千左右的短缺。我和秀增打算这两天去县里找白主任解决一部分……另外,咱们村每户人家都要捐款。最少十块,多了不限。村干部带头!!”

    说完,他冲旁边的王秀增点头示意。

    王秀增打开人造革挎包,从里边掏出一叠钱道:“这是满银上午送过来的两千块,”

    “我捐五十,记上!”在所有人注视中,王满囤从自己口袋里五张工农兵钞票。

    王秀增刚记好,王延强也拿出准备好的三十元。

    接着是王连顺……

    这个年代捐款集资属于任务,没有自愿一说。

    而且大集体刚解散半年多时间,人们心里还是存有敬畏的。

    所以当王满囤说出每家要捐款收钱后,底下虽然有人叽咕几句,却没有哪个敢站起来反对。

    尤其看到村干部真掏钱,他们更没啥说的。

    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几乎罐子村每家都有孩子上学,修教室也是为了方便他们自己。

    定好捐款的事情,王满囤又开始分派劳力。

    一次箍十孔窑洞,需要的人手不能少了,每家必须出一个。

    至于窑洞的样式,也在会上定下来……直接平地箍砖窑。

    石圪节公社周围村子居住的窑洞大致分为三代。

    最早大部分受苦人家都是住在靠山窑里边生活。这种窑洞建筑方式简单,成本也非常低。只要找到合适的崖面,用镢头掏出一个窟窿就能住人。

    不过靠山窑没有筋骨,遭遇暴雨或者树根侵蚀后,很容易出现裂缝塌窑。

    第二代则是接口窑。就是在挖好的窑洞前端用砖头或者石块拼接出一段,修出窑檐。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塌窑先塌前面。

    这样做能够很好的保持崖面水土,防止垮塌。

    有钱的人家更讲究,会将窑洞里边全部箍上一层砖头石块,住起来也更安全。目前罐子村大多数人家的窑洞都是这种。

    近两年,原西县城开始流行第三代平箍窑。它的建筑方法更简单,在平地上用石头、砖等垒砌墙,顶部起拱成券,做成类似拱桥桥洞形状。最后将后窑面密封,周围和顶部覆盖上黄土,就成了一孔窑洞。

    其实如果把这种窑洞的拱顶换成砖瓦,就和普通瓦房没啥区别了。只是人们多少年养成的习惯暂时没办法修改,下意识想要继续住在窑洞。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黄土高原冬天气温太低,普通的砖墙根本无法抵挡寒风。周围覆盖上黄土层,防寒保温效果和窑洞没啥区别。

    一次挖出十孔窑洞,需要找一片上好的崖势才行。罐子村附近山峁基本都有人家居住,根本没有合适的位置。

    现在采用平地箍砖窑,倒省了选址的麻烦,直接在学校院子里修建即可。

    那片属于老土,地基都是现成的。到时候把老窑洞炸塌,还可以节省挖土运土的麻烦。

    统一想法后,第二天王满囤就带着会计去县城找白明川帮忙。

    至于公社里,他同样没打算放过。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能要来钱当然好,就算要不来,无非费些口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