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见众知青

    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见众知青 (第2/3页)

也不挑食,吃起来很爽利,大口大口的。

    “商标是个啥东西?”

    没等王满银回答,谢连生已经给婆姨解释道:“就是商品的品牌,比如咱们修的收音机,有熊猫牌、蝴蝶牌、春雷牌……”

    “弄半天就是个牌子。满银,为这事儿你还专门来京城一趟?有啥用……没有这个牌子,你不卖瓜子了?不是瞎扔路费钱吗。”听完,王爱花立刻惊呼起来。

    连谢连生也带着疑惑,同样觉得卖五香瓜子要商标没啥用。

    “还是有些作用的,比如我注册一个商标叫‘老王五香瓜子’,以后其他人就不能用这个名字。”王满银只能这样解释。

    没办法,这年头,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明白商标的意义。

    关于商标,他心里有很多计划,只是没必要展开说。

    王满银还想着等下去商标局,尽量多注册几个名字,不给蹭铭牌注册的人留下机会。

    现在商标管理不严格,很多企业故意蹭铭牌注册。

    最经典就是现在的度康和白水度康,因为名字和包装太过于相似,弄得酒友们也不知道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九十年代时,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商标,才发现很多老字号商标被抢注,最后闹出一地鸡毛。

    王满银这次过来,就是想尽量把事情做好,不留下漏洞。

    “对了,爱花姑,你们在京城住这么久,有陈永红的消息吗?”吃了几口炸酱面,王满银转移话题。

    他问出这话,自然是受王富贵之托。

    自从陈永红和王喜山离婚回城后,再没有任何消息。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八九岁了,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所以这次听说王满银要来京城,王富贵特意登门请求帮忙打听。如果实在没啥希望,他打算让儿子再找一个婆姨。

    听到这话,谢连生夫妻俩都有些沉默。

    迟疑几秒钟,王爱花开口道:“没有,这几年,其他知青偶尔会找连生聚一下,陈永红从来没出现过,听说好像去南方了。”

    对于感情的事情,外人没办法做出评价。王满银现在尽到义务,没有再继续追问。

    吃过饭,谢连生早早去胡同口给刘向阳几人打了个电话,邀请对方晚上一起聚聚。

    返回时,他特意借来一辆摩托车,打算下午送王满银去商标局办事。

    知道人家店铺离不开人,王满银赶忙推辞,连说自己一个人就行。

    只是谢连生一再坚持。

    他无奈同意,算真正坐了一次京城的摩托车。

    好在谢连生不喜欢张扬,一路稳稳当当,并没有打算当马路杀手。

    “好家伙,这么多人。”等赶到地点,王满银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他原本以为商标局门可罗雀才对,现在才知道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都是递资料填单子的。

    王满银粗略数了下,差不多有二三百号人。

    等待时间里,他才知道现在注册商标同样要钱,而且价格比后世要贵,一个商标一千块(为这个价格,我在网上查了几个小时资料,应该是准确的。大家如果有其他资料,可以评论区说一下)。

    “多少,一千块?这和抢有啥区别!”谢连生听完直咧嘴,随即小声问道:“满银,你还办吗?”

    “来都来了,肯定要注册。”

    王满银也没有想到这么贵。

    他想到的商标名称是“六只松鼠”。来之前准备从“一只松鼠”注册到“一百只松鼠”。现在才知道,太过于想当然了。

    幸亏空间里这些年攒有不少钱,再加上出门前携带的,应该能注册到“十只松鼠”,最多加上“松鼠”“大松鼠”“小松鼠”。

    至于十一只往后的,暂且让它们处于放养野生状态。

    其实关于商标名字,王满银想了很多,最后还是定下“六只松鼠”。

    他一直觉得,后世“几只松鼠”之所以能够成功,名字占了相当大优势。因为动物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容易被人记住。

    另外在人们的印象里,松鼠本身喜欢吃坚果类食物,非常契合产品定位。

    而且起一个动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