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过端午节

    第二百八十三章 过端午节 (第2/3页)

”听到这茬,王清明立刻反问。

    “其他事情不管,修庙不一样。早些年,可是要抓了坐牢的。”

    “人家刘玉升神神叨叨给人治病,也没见公社找麻烦。”王清明再次出声反驳。

    提起双水村的刘玉升,现在名头可是传遍整个石圪节公社,已经沾“神”了。

    不过对这人的底细,王满银门清。

    对方原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小时候出天花时,落了一脸麻子,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刘麻子”。

    刘玉升身板干瘦,风一吹就倒。

    他家婆姨早些年受过刺激,整个人变得疯疯癫癫,平时干不成活儿。

    之前依靠着大集体,刘玉升一家人虽然过的怂包,倒能勉强糊口。实行包产到户后,日子更加烂怂包起来。

    为让自家日子过得好点,刘玉升便升起歪心思。晚上他偷偷在自家装狼叫,把周围几家邻居吓了一跳。

    再接着,刘玉升又神乎其神讲故事,说自己见过阎王,参观过地下,见到双水村有些死去的人。

    什么田二担任照门房的职务;淹死的金俊斌职务是管水的。

    这种瞎扯淡的话语,竟然把村里不少人糊弄的目瞪口呆。

    再接着,刘玉升开始躺在炕上“闷梦”,说自己可以沟通阴阳,给家里死掉的人捎信儿。另外他兼职看手相,预测福祸和寿命,甚至还可以给人“治病”。

    总之,啥都会。

    万事不决求神。

    关键,事情越传越广,相信的人也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兰花的老祖母,老岳父的母亲患上感冒,也吵着嚷着要找刘玉升帮忙瞧病。

    王满银和少安等人自然极力反对。老太太现在七十多岁,万一弄出啥好歹咋办。

    可惜他们反对没用,孙玉厚还是偷偷找到刘玉升帮忙摆弄。

    见阻止不了,少安只好又去卫生院弄了些药,算是两手准备,总算把老太太的感冒治好。

    不过在孙玉厚眼里,却算成刘玉升的功劳。

    王满银对此很无可奈何。

    口子放开,既好又不好。

    接下来一段时间,各种牛鬼蛇神会不断冒头,自己想管也管不完。

    甚至几十年后,农村还有很多老人们信这些玩意儿。有些达到痴迷的程度,硬生生把小病拖成大病,最后后悔莫及的。

    所以对于王清明建庙的事儿,王满银尽管心里反对,却没说出口,只让对方和村干部们商量。如果到时候村民都出钱,自己也随大流。

    得到这样的结果,王清明当然有些失望,很无奈的离开。

    他之所以第一个找王满银,就是想借用一下招牌。

    人家不但和公社里熟,连县里市里边也有关系……这过程中真有啥问题,好歹能帮着扛一下。

    将人送走,王满银又把事情告诉婆姨。

    “清明叔想啥呢,有这钱不如支持村里碎娃们读书。”兰花听了同样连连摇头,不知道该说啥好。

    这些年,她读了不少书,眼界和见识也变得开阔。学到的知识越多,对于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自然是不相信的。

    吃过饭,三个孩子上学。离家时,他们还不忘在各自书包里放几个鸡蛋鸭蛋,准备去学校和人玩碰蛋游戏。

    趁着兰花刷碗刷锅的功夫,王满银则去对面小作坊视察。

    十几天前,王树海已经带人把几孔窑洞箍好。小作坊正式搬迁过去后,由毛蛋帮着管理。现在王满银省了不少心,不必再像之前那样忙碌。

    不过他并没有完全放手,每天都要亲自去查看几次,重点关注炒货的质量。好在毛蛋做事情还是很认真的,目前没发现什么问题。

    查看过后,王满银返回家中。

    等兰花忙完,两口子骑着自行车去石圪节公社赶集。

    今天端午节,王满银打算割几斤肉,中午包饺子吃。连带的,给员工们每人分一斤当福利。

    现在是农历五月初,立夏刚过没多长时间。

    黄土高原沟沟茆峁间,愈发热闹起来。

    绿树成荫,野花盛开,蜂飞蝶舞。

    更远处,麦浪随风翻腾,不少农人正埋头忙碌着。

    对于这样的美景,王满银根本无心欣赏,只是一路骑得飞快。

    只用十几分钟,已经赶到街口。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