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洪水冲了麦秸垛

    第二百八十七章 洪水冲了麦秸垛 (第2/3页)

围堰里边的水,大部分渗完,只留下几个凹坑里存有一部分水。王满银有些不死心,又抽了一次水做实验。如果接下来没什么大改善,就只能买水泥修建蓄水池了。

    随着麦收时节来临,整个罐子村彻底忙碌起来,连王满银家也不例外。他接连往县城送了两车炒货后,让小作坊暂时停工。

    天还没亮,兰花已经起床做饭。

    王满银则翻出几把镰刀,放在砂石上细细打磨。

    经过十多年熏陶,他现在和罐子村其他农民没啥两样,对各种庄稼活信手拈来。

    拿磨镰刀来说,也讲究技巧的。打磨时必须尽量将刀刃平放,手指放在上边轻轻下压,力量不能太重。

    如此磨出的镰刀才会足够锋利,而且比较耐用,不容易出现豁口或者卷刃。

    王满银家现在有十几亩田,其中五亩是川地,剩余是塬地和坡地。

    川地是上等田,种起来还有点劲头。

    塬地和坡地基本靠天吃饭,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正比。就算风调雨顺的年成,产量也不会太高。遇到干旱,甚至还会赔钱。再加上现在包产到户,每家地块都很零散,最多就是两三亩的面积。所以即使遇到干旱天气,也不值得浇灌。

    如果不是怕被人家在背后骂,王满银甚至想把这些地块扔掉,只交一些提留款了事。

    所以今年春天时,他和兰花商量了一下,除几亩川地种植小麦外,剩余地块全部种上小茴香。反正自家每年需要用到大量茴香籽。

    而且这东西耐旱耐寒,扎根比普通庄稼要深,就算遇到两三个月不下雨也没事,无非上边茎秆晒死。

    只要土壤里的根部活着,下一场雨,仍然可以发芽。

    另外小茴香属于多年生植物,种植一年,可以接连收割多年,省时省力。

    至于那几亩川地,收了小麦还可以玉米花生之类的农作物,尽量实现两年三熟。只要多施肥料,收成也不会差,差不多够一家五口半年的粮食。剩下的,可以从空间里获取。

    镰刀磨好,天已经蒙蒙亮。

    王满银站在场畔上,扯嗓子喊三个孩子起床,让他们跟自己去山里割麦子。

    其实就那五亩麦子,根本不用孩子们插手,他和兰花最多两天时间就能忙完。不过两口子早商量过,应该让孩子们多体验一下种地的辛苦。

    别等长大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人,再想纠正就晚了。

    所以只要碰到过星期或者放假,两口子进地干活都会把他们喊上。

    能不能干好活另说,但是必须跟着下地。

    时间久了,几个家伙也知道哭喊叫苦不顶用。

    所以王满银刚喊了几嗓子,便见一个个揉着眼睛出门。

    今年春上雨水足,加上王满银舍得用化肥和猪粪,所以田里麦子长势特别好。沉甸甸的麦穗随着晨风轻摆,看上去特别喜人。

    到地头,王满银直接给三个孩子分工。

    两个大的每人五行麦子,王涛一人割四行,啥时候割到地头才可以收工。

    分配好任务,王满银便自顾自忙起来。

    这会儿太阳还在山梁另一面,川沟里只有二十多度,加上小风吹着,倒不觉得热。

    短短半个小时,王满银就割出二三十米远。

    他直腰休息的功夫,兰花过来送饭了。

    咸鸭蛋咸鸡蛋,大白馒头,菜则是猪油渣炒豆角,另有半桶大米粥。连带的,还给王满银弄来三瓶啤酒。

    啤酒并不是啥稀奇东西,早在十多年前,黄原城里已经开始供应。不过当时属于稀罕物,需要凭副食证购买。

    石圪节供销社这里,去年才开始售卖黄原啤酒。一瓶五毛五,喝完还要退瓶子。

    不过现在喝的人并不多,倒不是价格贵,主要喝不习惯。很多人觉得啤酒味道很怪,有点像馊了的甘水。而且倒在碗里起沫,看起来很像“马尿”。

    另外还有一点,这玩意儿干喝不醉。有人一次能喝十多瓶也没事。

    王满银倒经常去供销社购买。有时候干活累了,喝一瓶感觉挺舒服。所以在割麦前,他就早早往家里搬了两提准备着。在他的带领下,一家五口现在多少都能喝点啤酒。

    接过兰花递过来的酒瓶,他直接用筷子撬开瓶盖,给几人挨个倒了半碗后,便直接仰头对着瓶子吨吨吨来一气。

    喝着啤酒,吃着咸鸡蛋配馒头,王满银说不出的爽快。

    吃过饭略作休息,一家五口人继续忙碌。

    不过随着太阳升到半空,川沟里开始变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