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再上秦安

    第三百一十七章 再上秦安 (第1/3页)

    有钱,任性。

    罐子村春耕备播刚结束没几天,王满银再次开启植树造林模式。

    到村后,他远远就见疙瘩岭几处山峁上一群群身影忙乎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差不多百十号人。

    每人每天工资一块五,断断续续干到麦收,最少能有一百多块收入。

    这些人手,照例由王连顺管着。

    老爷子现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每天给村民们定下任务,偶尔检查一下工作质量,掌握好上工放工时间即可。

    另外王满银特意交代过的,不让王连顺动手干活。

    说起来,这老爷子早些年抽旱烟比较凶,最后气管落下不少毛病。不过从看守山林起,他就把旱烟戒掉。这一年多时间,咳嗽轻了许多,

    至少没有再像从前,说几句话咳嗽的喘不过气。王满银私下觉得,应该空间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实算上作坊的工人,现在罐子村每家都有人给王满银干活……换做十几年前,他估计小命都保不住了。

    现在,没人说啥。

    当然前两年,王满银还遭到了很多人举报。

    其中有各村热心群众,也有各级工作人员。如果不是当时白明川强压着,王满银绝对不会好受的。

    后来徐治功偷偷给他看过几封举报信,里边列举的事情五花八门……他家买的手扶拖拉机,手表,电视机都成“罪证”。

    甚至王满银去京城办理“注册商标”,同样也成了“罪证”之一。

    王满银有时候觉得很庆幸。如果没有白明川和田福军护着,自己绝对无法将炒货生意做到今天的地步。

    在疙瘩岭转悠一圈,确认没啥情况后,王满银又骑着自行车返回。

    到场畔上,见兰花在菜园里干活,他拎起镢头过去帮忙。

    两口子已经当老板和老板娘了,但农民本色一直没丢。平常有时间,他们都喜欢家里家外收拾。

    拿这个园子来说,一年四季都不缺菜吃,隔三差五还能往双水村送不少。

    王满银加入后,刨地速度快了很多。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将大片闲地清理出来。

    接着,再泼洒一层发酵好的猪粪。

    王满银正干的起劲儿,听到毛蛋在对面扯着嗓子大喊。

    “满银叔,电话……找你谈生意的!”

    终于来了!

    自从家里安装电话,王满银一直盼着能有经销商洽谈合作。

    结果快半个月,终于有人打电话。

    他应了一声,匆匆在水池里洗过手,而后跑到对面作坊。

    “是王老板吗?你好呀,恭喜发财!”电话接通,里边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明显带南方口音普通话。

    “你好,伱好!”

    “鄙人名叫赵文德,前几天在秦安市看到‘六只松鼠’炒货卖的非常火爆……就想问一下,王老板是否需要佐料,我可以提供上好的花椒、八角、桂皮这些。”

    王满银本以为是其他县市经销商打电话批发炒货,没想到是个买佐料的。

    不得不承认,南方人做生意非常有天赋,对商机把握很敏锐。自家炒货作坊开有几年时间,从来没有原西县人谁上门推销佐料。

    之前作坊需要时,都有他去黄原市联系购买。

    经过几层中间商赚差价,王满银买到手的佐料价格自然比较高。随着规模扩大,能有一个稳定的货源非常重要。

    他也想过要找个一手货源,不过没来得及行动。

    现在机会来了。

    王满银直接了当开口:“花椒、八角、桂皮都要,而且长期大量订购,你那边什么价格?”

    他之所以打算订购花椒,主要单凭东山峁那片花椒树根本无法满足作坊需求。至于小茴香,空间加上自家田地里种有十几亩,暂时不缺。

    当然现在炒货生意越做越大,小茴香已经不能单单依靠空间提供。

    王满银准备今年在疙瘩岭那三四十亩崖沟里种植。及时浇灌空间水的话,小茴香品质应该不会下降太多。

    至于甘草,他早已经让郭逵娃着手收购。黄土高原甘草本来就很多,不用再去其他地方进货。

    “一等八角价格是三块一斤,花椒是……”赵文德在电话里讲出三种佐料的价格。

    “行,就这个价,我过几天去秦安市送货,到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