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少安打算换赛道

    第三百二十五章 少安打算换赛道 (第2/3页)



    没办法,私人工厂需要讲究效率的。

    很多人在大集体时期养成毛病,干活懒懒散散。如果不盯勤一点,有些人能做坐在那里闲聊半天。

    事实上,现在工厂里活并没有赶太紧。

    主要最近放暑假,再加上天热的原因,炒货暂时处于销售淡季。

    所以没到七点,王满银就让大家提前下班。

    到家,兰花洗了把脸,便开始忙乎着做饭。

    家里有了电饭锅,现在做饭非常简单。直接倒一锅水,丢半碗米,通电后不用管。等饭差不多煮好,再生火炒个菜就完事儿。

    王满银则在场畔中间升起一堆火,覆盖上刚割的艾草。

    没一会儿,清香味道充满整个场畔,恼人的蚊子们消失的无影无踪。

    点完火,他早早打开电视看新闻。

    这也是王满银的习惯,几乎每天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政策。

    现在的新闻播出形式已经和后世没太大区别,七点开播,时间三十分钟。另外后世的几个国字脸播音员已经出现,只是每天仅一人亮相主持。

    “如今珠三角地区有半数劳力离开土地,经营其他各业,工副业收入成为农村经济的大头……工副业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61%。”

    听着电视上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声音,王满银心中很有些感慨。短短几年时间,沿海和内地已经产生巨大的差距。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南方不少地方开始出现打工潮,内地大部分农民还在为温饱而奋斗。

    等看完天气预报,兰花也把饭做好了。西红柿炒鸡蛋,凉调一个蒜汁黄瓜,就算齐活。

    天热,王满银更中意蒜汁黄瓜。吃一口脆生生辣乎乎,还带着股酸溜溜,特别开胃。

    黄土高原人真爱吃蒜,尤其吃面食,必须配蒜。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人们吃饸洛面,大都要蘸蒜汁,蒸好了洋芋擦擦,如果没有蒜泥调和,味道就要减掉三分,还有吃牛羊肉的时候,人们也喜欢用大蒜来解腻。

    不得不承认,环境真可以同化一个人的胃。

    刚进入这方世界时,王满银还不习惯生吃蒜瓣,只觉得烧心。

    现在吃面条如果没有大蒜,总感觉不正宗。

    当然吃过蒜口里味道很冲鼻子,需要饭后刷牙的。在讲究卫生这方面,王满银做得很好。

    一家人坐在窑洞里,开着风扇,边吃边看电视。

    很快,有不少碎娃听声赶过来了。

    电视台正在播放来自亚视的《陈真》。这部电视剧可以算《霍元甲》的续集,所以一经播出就引起很大轰动。

    王满银现在也算重温经典了。

    ***

    一场夏雨后,川沟里的玉米高粱迅速长到齐腰深。

    糜海翻波,谷河涌浪。

    台塬沟坡上,苜蓿开出的紫花异常显眼。

    滚滚热浪当中,无数受苦人头上戴着油光发亮的白手巾,赤着脊梁,挥动锄头在田野里忙碌。

    雨后野草长得比庄稼快,必须隔上十天半月锄一次。

    一锄头下去,黄尘飞扬。

    汗水滴在地上,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

    受苦人当然也怕热,不过他们更在意地里收成。

    所以天越热,干活越带劲。等锄到地头,他们才能歇口气。再捧着瓦罐咕嘟咕嘟喝几口凉水,滋润一下冒烟的嗓子。顺便咳嗽两声,将吸入鼻孔的尘土连同粘痰吐出来。

    王满银同样在向日葵田里忙乎。半天时间,身上衣服汗湿几次了。如果不是现在不允许,他早把田地让给其他人了。

    临近十一点,王满银扛着锄头回家。

    到家门口,见树荫下停着两辆自行车,窑洞里有热闹的声音传出。

    听到外边动静,少安两口子连带兰香纷纷出门。

    “姐夫,锄地呢(姐夫回来了)?”

    “嗯,向日葵田里草太深,需要清理一遍。”王满银回答一句,笑道,“你们两口子今天怎么有时间,砖瓦厂不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