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沙苑争锋 第29章 锋矢对阵

    第一卷 沙苑争锋 第29章 锋矢对阵 (第3/3页)

秦重。他和贺五儿为刃,侧居秦重左右。他们俩的任务,就是保护箭锋。而秦重不必考虑两侧,只需勇往直前。

    这就是锋矢阵,最锐利的冲阵。

    不顾生死,冲破敌阵。

    眨眼间,已到百步距离,秦重斜举棒杆,猛地向前一指。

    这是冲锋的命令。

    十人动作划一,身子伏在马鞍,骤然加速。

    大地轰鸣,尘沙飞扬。全场军兵都站了起来,屏住呼吸,望向那一道一往无前的箭矢。军兵不由自主,握紧了拳头,神情肃穆。

    这才是沙场的气势,仅是远远看着,已神为之夺。

    黑大汉也摆出了锋矢阵,亲身为锋,怒吼着直冲而来。棒杆夹在肋下,斜斜向下,这是长枪冲阵的用法。利用战马的冲撞,都不用费力,就能将敌人一枪穿透。但是,长枪有一个弊端,只有一枪之力。

    一旦刺中敌人,就得丢了长枪,再换兵器。

    因为枪上挂着敌人,非臂力惊人,根本无力刺向下一个敌人。

    三十步,秦重陡然横过棒杆,双臂一叫力“咔嚓”一声,棒杆断为两截。一手持一截,当成了双锏来使。兵器向来有讲究,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战场上多用长兵,比如长槊,足有一丈多长。

    兵器足够长,就能先一步击伤敌人。但是,也有勇猛善战之人,更喜欢用铁锏、铁锤,转圜灵活,招式多变,杀伤力度更大。

    三十步刹那即到,双方骑兵轰然撞在一起。

    秦重的目标,自然是黑大汉。

    骑兵在战场上,一般都是右手持枪。因此,双马照面,都是抢占左侧,以便于长枪冲刺。黑大汉经验老道,轻轻一拨马头,瞬间冲到秦重右侧。

    枪如毒龙,闪电般向前刺出,直取秦重腹部。

    秦重身子前倾,右手锏倒持紧贴右臂。见长枪刺来,身子稍稍一扭,右臂倏地磕向长枪。“啪”的一声,长枪贴着秦重身侧,向前滑了过去。

    骑兵对冲,只有一个照面儿,刹那间,双马错蹬。

    电光火石间,秦重手腕一翻,隐在肘后的棒杆,灵蛇一般飞出,直插入黑大汉左边腋下。借着飞奔的马速,轻轻一勾。登时,黑大汉被一股巨力挑起,身子脱离了马鞍。不容转念,黑大汉后背一疼,被秦重摁在了马鞍上。

    一个照面儿,敌将黑大汉,被秦重生擒活捉。

    去势不缓,秦重直冲向敌军后阵。

    黑大汉的右刃,也是一员小将,与秦重年龄相仿。眼见主将被擒,立时红了眼,大喝一声,直向秦重冲来。贺五儿防的就是他,见状猛踹马镫,已是极快的马速再增一线,顺势一枪,直刺了过去。

    小将身子一扭,想要避开枪锋。哪曾想,贺五儿的枪,速度太快,“刺啦”一声,紧擦着小将的腰身,滑了过去。衣衫破碎,带起一蓬血水。小将虽躲开了要害,还是被擦中。这要是铁枪,贺五儿顺势一撩,就能将他豁开。

    小将根本不顾伤势,长枪斜刺,直取秦重腰肋。

    此时秦重,前方,左侧皆有敌人,稍有不慎,就会被夹攻落败。

    双锏一分,好似大鹏展翅。右手锏斜斜下举,拨开前方长枪一击;左手锏使出一个缠字诀,贴上小将枪身,一粘一缠,顺势一抖。小将只觉一股大力,透过长枪震得他虎口发麻,下一霎,长枪脱手飞出。

    秦重马速不减,直直向前窜出。双锏左拨右打,无人能膺其锋,随着一声声惨叫,敌军“扑通扑通”相继坠马。忽的眼前一空,秦重已杀穿了敌阵。冲出去十数丈,才缓缓放慢了速度,拨转马头,回头望去。

    交战之地,沙尘飞扬,人喊马嘶。

    “好。”校场上,轰然爆发出巨大的叫好声。

    老鬼九人骑坐马上,神情凛冽。

    方才那一霎那,他们仿佛重回战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老兵虽老,战力犹在。

    老兵们缓缓神,再看向秦重时,一个个都露出古怪笑容,好似看着一个小怪物。战场上生擒敌将,那是大功一件,媲美斩将夺旗。

    秦重的第一战,给了这群老兵一个大大的惊喜。

    秦重见九人皆在,顿时,脸上露出了微笑。

    抓着黑大汉肩膀,将他放到地上。谁知,黑大汉却站不住,顺势软倒在地一动不动。仔细一瞧,黑大汉竟已晕死了过去。

    秦重有些挠头,想来是方才,将黑大汉往马鞍上一按,有些用力过猛,不知伤到了哪里。偷眼瞧瞧老鬼,见老鬼摇摇头,顿时放下心来。

    片刻功夫,十人列队完毕,缓缓向场中央行去。

    敌方骑兵,全军覆没。坠马摔的不轻,一时还爬不起来。

    霎时,全场欢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