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交卷!

    【052】交卷! (第1/3页)

    天蒙蒙亮。

    此时的贡院中,一众考生也都用完了早饭,开始对着三道考题琢磨。

    有不少自诩才高者,更是开始落笔打稿。

    来自明远楼的目光也随之开始变得分散。

    苏平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有儒道一境的底子,又经历了圣意赐福,他根本不用打稿,直接在白鹿纸上开始作答。

    首先,便是第一道经义题的破题。

    “无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

    在后世没有名声,是圣人也会担忧的。

    写完这句苏平顿了顿,而后继续往下写道。

    “夫一时之名,不必有也,后世之名,不可无也。故君子不求名,而又不得不疾乎此。”

    一时的名声,不是非有不可的,后世的名声,却不能没有。所以君子本来是不追求虚名的,但却不能不担心后世的名声。

    “夫子若曰,好名者,人之恒情也。故下士求名,人亦不得以为躁,然吾恨其急一时之名,而非千秋万世之名耳。若君子则知所以审处于此矣。”

    元圣的意思是说:喜欢名誉是人之常情,所以下等人追求名誉的时候,大家也不能认为这很浮躁,但我遗憾的是他们只急于一时的名声,却不重视千秋万代的名声。如果换了君子,就知道在这里应该怎样谨慎的处置了。

    写到这里,苏平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周氏的面孔。

    为了一时的名声绞尽脑汁,生怕败坏了一丝一毫,而实际上做的事,别说美名了,遗臭万年都足以。

    何其的短视?

    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等人是什么?

    摇了摇头,苏平继续往下写。

    “以为一时之名,自我为之,而其权在人,苟我之聪明才力,注乎名则有名,而皆倚人以为重……”

    洋洋洒洒六百余字,一片完整的八股文就这么完成。

    大体意思就是,追逐一时名声,虽然能带来眼前的利益,但这种行为很愚蠢,而这种名声是根据他人的好恶得来,来得很快,泯灭得更快。而追逐后世美名的则是智者是君子,因为他为了达成这一点,一定会端正言行,时刻自省。

    答完经义,苏平将其放在一边压好晾着,又迅速拿起第二道策论题。

    今四方皆定,何以壮国本?

    这道题有很多答法。

    农业、工业、水利、经济。

    从这些方面出发,都不算偏题。

    但苏平并不准备这样答,略一思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