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北上还是南下(下)

    第四十八章 北上还是南下(下) (第2/3页)

像不是这样。”

    “比如北方,其实没有富裕中心,而是有个‘荒芜的中心’,那就是大漠。这地方环境最恶劣,而四周的情况都比它好,包括漠北。”

    “出大漠之后,是一条草原地带,一些‘毡帐百姓’在这里放牧。再往北,就是无边无际的森林。而森林和草原交界的地方,我感觉是这一带条件最好的。在有些地方,还能进行农耕。像谦谦州,我觉得就是典型。”

    “那是什么地方?”皇后问。

    “谦谦州在唐努山以北,谦河上游——这里的河比较怪,不是向东流,而是向北流的。”赵亮解释道:“虽然在大漠西北,但那里反而很富饶。当地土壤非常肥沃,土人夏天播种、秋天收获,甚至不用耕耘。还有铁矿、盐矿,能提供原料。”

    皇后看了看郭康和曹建等人,询问他们的看法。郭康点了点头,对这个说法表示赞同。

    谦河就是后世所谓叶尼塞河,这些河流确实是向北流入北冰洋的。赵亮所说确实是实情。

    “这地方当年是西辽和吉利吉思人的地盘,也就是唐朝的黠戛斯。”得到了鼓励,赵亮便继续说道:“当地人自称是李陵的后代,说自己就是汉朝时候的坚昆。可能也是因为这种关系,这里不太……蒙古,反而和我们汉地挺像的。”

    “当年,成吉思汗把这里送给了拖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别吉。二人常常把治下不习惯蒙古水土的汉人,迁徙到这里,让他们耕种粟、麦,提高当地农耕的水平。还有人在那里经营工坊,制造各种用品。因此,这里很快发展起来,甚至有了兵器和甲胄作坊,还能产出绫罗绸缎。”

    “当地也常年设立汉官进行管理。后来世祖时,扩编为益兰州,任命刘好礼为五部断事官,掌管谦河、昂古剌河一带,各个条件相似的地区。刘好礼编订税制,兴建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