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三人议会

    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三人议会 (第2/3页)

大影响。

    ——因为在这之前,紫帐汗国连个正规的会议程序都没有。所谓决策,其实就是大汗伯颜帖木儿、宰相郭盖或者太师也先不花等有威望的人,召集大家开个会。首领们坐在一起,聊个几句,大体把事情定下来,就算完成了。

    因此,当时甚至出现过边喝酒边决策,结果文书也喝多了,导致计划细节不明的情况。

    而当年,为了让裁撤部落、设立万户的决策在大会上通过,先汗伯颜帖木儿不惜亲自在会场上和草原亲戚们打架。一连摔翻了三个汗王,才迫使部落头人们接受这个提案。

    跟这种摔跤决策法相比,柱国们通过正式会议流程和记录明确的投票进行决策,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后来,因为实力最强的柱国李应麟,被海伦娜太后在政治斗争中击败,柱国共和制度也随之瓦解。不过,为了安抚在这个过程中配合自己的郭盖等人,太后也没有直接解散十三人会议,而是提议对它进行调整,把前后的流程和各个附属机构确定下来。

    之前,十三人会议全部是南衙世侯组成的,想想都知道不可能长期持续,只是南北战争之后,他们的优势一时无人可比,由此产生的暂时现象。

    想统治一个国家,却不准其他势力参与决策,是肯定不行的。汗国元老郭盖等人,对此也很明白。因此,这个改组提议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得以通过。

    新的制度下,南衙世侯的固定席位从十三人减少到五人。两名共治的巴塞琉斯占两席,北衙万户们占三席,教会代表占一席,尚书省官员占一席,大法官占一席。除了把大汗也拉进来,平衡各个势力,也给了其他机构发言权。

    虽然希腊人总觉得这个数字不太吉利,不过大家已经形成习惯了,也懒得再改了。

    海伦娜太后很擅长这些在规则内拉拢盟友、孤立敌人之类的操作,通过不断的利益交换,基本上能保证自己一直在会议中取得优势。但她的基本权力,是来源于作为大汗监护人持有的那两份话语权,所以约翰八世亲政之后,很可能通过替换共治者,把她彻底逐出最高权力层。因此,太后的反应才会如此激烈。

    再之后,巴西尔三世在重臣们的拥护下,驱逐了太后,掌握了权力。随着他不断获得军功和权威,也开始着手对制度继续进行调整。

    到这个时候,紫帐汗国的行政机构已经比较完善。而经过三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