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座山雕”覆灭记

    第三百三十二章 “座山雕”覆灭记 (第2/3页)

足够应付已有的农业,但确实也有不少地方存在缺口。比如棉花,在希腊种植的时候,就需要额外进行灌溉。这种情况下,更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能给当地人带来直接的好处。

    而且,资源增加,利用率上升之后,平时的很多事情也就能随之解决了。有需求可以直接找上头要求协调,不用三天两头和隔壁寨子打斗,去争夺水源。这样时间一长,不同村落间的冲突减少,在共同维护这个更大水源的过程中,更大规模的组织也就重新建立起来了。

    这些基于沟渠水网的农业组织,很快开始挤压零散的寨子。每当一处工程得到成功,更多的人就会想要效仿,试图通过积极加入,来让自己也获得更多资源。依附于山寨的村民纷纷下山投靠,很多山寨因此解体。

    而且,当时还有个现象,就是希腊地区,其实也是相对来说“地广人稀”的。

    这里确实平原很少,大部分都是山地。然而之前,土库曼人和西欧人在这里的争夺,导致人口大量减少。等紫帐汗国驱逐了那不勒斯和阿拉贡支持的佣兵,占据希腊地区之后,发展很多地方都没多少人了。

    由于之前的处境过于恶劣,这地方的田地,甚至是有剩余的。在采用了更高产的技术之后,确实有能力安置不少人。

    而土匪和土匪的文化,也很快被淘汰了。

    ——没错,这些土匪也有自己的文化。他们崇尚武力,鄙视劳动,看不起弱小者和妇女,认为真正的男人应该以索贡和劫掠为生。这种想法和罗斯地区,那些半民半匪的社团差不多,让郭康怀疑是不是全世界的土匪都这样。

    但最大的问题是,凶狠剽悍和善战,其实是两回事。

    希腊土匪虽然很凶猛,但其实战斗力很一般,连拉丁土匪和土库曼土匪都打不过——人家是正规土匪,经常在国家的组织下,结成巨大的战团,外出劫掠。希腊人的这些寨子,根本不够他们打的。好在这里山多,打不过还可以躲回去,否则这些当地土匪,早就被人家正规匪帮剿了……

    而面对军团驻扎的农庄,土匪们也没什么办法。如果军团主动进山搜剿,他们还能对抗下,但紫帐汗国当时确实对于山区没什么兴趣——甚至连进军希腊地区,都是海伦娜太后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强推的,属于朝廷安排的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