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理性的狂怒

    第三百八十一章 理性的狂怒 (第2/3页)

何时代,从宫廷到民间,都必须有秩序存在。当时的塞里斯哲学家,把这种秩序称为‘礼’。”

    “每个朝代,这种秩序都有不同。哲学家孔丘就总结说,夏朝有夏礼,商朝在其基础上有所增减,形成了殷礼;周朝又在殷礼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形成了周礼。但无论如何,都是需要有一套秩序存在的。”

    “但在列国相争的春秋时代,这种秩序却消亡了。周礼逐渐被抛弃,但问题是,新的礼由没出来。各个国家之间、各个国家内部,秩序都趋于混乱,情况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当时很多学者的极大担忧。因为那时候,塞里斯的历史还不长,大家并不知道这种秩序崩溃会带来什么。”

    “而且,在内部秩序崩溃的同时,外部也有大量蛮族到处活跃,以至于中原核心地带,都有各种部族活动。都城洛阳之外,不到一天的路程,就有自比天子、使用六驾马车的蛮夷。因此,有远见的人都非常担心,害怕整个文明可能就这么一路崩解到底,就此彻底完蛋。”

    “塞里斯的古典哲学,就是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环境下诞生的。”

    “所以,虽然那边的哲学,也有很多流派,但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我觉得可以叫‘秩序派’。”郭康耸耸肩,总结道:“不同的学说,也就是在建立什么样的秩序上,有分歧而已。”

    “那这个复仇行为,就是恢复秩序,建立‘礼’的一部分?”一名神父已经理解了郭康要说什么。

    “是这样的。”郭康点点头:“按照哲学家们的理解,复仇行为的最终效果,是为了纠正当年的错误。”

    “齐国和纪国,是在九代人之前结仇的。齐襄公时代的纪国,本身并没有犯下什么过错,但是,消灭它依然是合理的。”

    “因为纪国国君当年犯下罪行,如果当时有贤明的天子在,按照礼法制度,那时的纪国国君就会被诛杀,之后也就没有纪国了。然而,当时并没有贤明的天子来主持公道,使得纪国多持续了九代人——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正常的,如今的纪国也是不该存在的。所以,齐国出兵灭纪,是替天子来纠正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