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风起青萍之末(上)

    第四百六十五章 风起青萍之末(上) (第2/3页)

异端的记录,往往是扎堆出现的。公教教会的解释,是大家日子过得不好,容易经不住考验,接受魔鬼的诱惑,所以异端教派和宗教战争也会多起来。但这么看,好像也不是如此。”

    “日子过的不好,当地人也会民变。但他们没有东方和罗马这样的组织方式,最好用的组织还是教会。民变虽然也经常发生,但打不过当地的军事贵族,大家都不会得知这些事情,就被压下去了。而大一点的变乱,能闹到各国都注意的,往往就都被归为宗教战争了。”

    “您注意到没有,阿勒曼尼那边,最近又说有异端教派开始活跃了。我想,这可能也是个类似的预兆吧。”他提醒王大喇嘛。

    “确实。看来我们还真的要再多注意些。下次报告我就多写点这个问题吧。”王大喇嘛想了想,答应下来。

    “你看,经验只要多了起来,我们一对比,就能发现很多问题的关键所在了。”他转头对唐赛儿说:“不过,这边的主要差别在于官府。虽然民间的逻辑看起来差不多,但应对官府的经验,估计就不太好用了。”

    “俺不知道这边的人是怎么行动的。俺们当时的话……起事之后,官府倒是反应很快。俺们攻打县城,消灭了驻扎在城里的明军,官府就立刻派了人来,说要谈诏安的事情。”

    “这也都是骗人的吧。”彼得神父断定。

    “也不好说。”唐赛儿看起来对此了如指掌,还细致地分析起来:“大部分时候,诏安还确实是真的。而且总体来说,当地人越能打,官府诏安的态度就越诚恳。大家也不是傻子,都知道里头的风险。说白了,正是因为成功的诏安案例不少,偶尔的欺骗行为才能骗到人。”

    “毕竟,民变的破坏太严重,就算镇压,也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而且,用计赚了几个头领,也没什么用。白莲教、明教、道教,乃至乡里先生,都能带人造反。只要还有人欺压百姓,根本不缺继续领头的人。”

    “所以,虽然大先生他们,当时都觉得官府是哄人,但这也得看时候。平时,官府确实喜欢诱捕领头的人,但要是当地真的聚众造反,官府一般来说,反而不敢哄骗你了。”

    “这还挺复杂的……”彼得神父咋舌道:“这都是怎么总结出来的经验……”

    “多打打就知道了。”唐赛儿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