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亚历山大入关学

    第四章 亚历山大入关学 (第2/3页)

解,确实一直怪怪的。按他们那个意思,恨不得先祖先妣都是男人,才最完美。”他摇摇头:“我觉得也不用管他们。咱们河南也不兴这套。”

    “怪不得。我以前在这边,倒是一直参加过。”郭破奴回忆了下,说。

    “按理说,祭祀祖先的仪式,就是应该让更多人参与才对。因为这就是祭祀的目的啊。”老教士认真起来:“祭祖的仪式,在于怀念祖先的功劳,铭记他们留给后人的贡献,学习他们的高尚行为。在这些过程中,洗涤自己的心灵,坚定族人的意志。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人能得到天父的庇护,从而有一个明确的信仰准则和行动目标。”

    “这样一来,也可以让大家团结起来,坚持走在正道上。我们拜上帝教和教会,之所以称为‘教’,也是因为主要目的,就是承担这些教化功能。”

    “天父的光辉是多么荣耀啊!祖宗的业绩是多么伟大啊!我们子孙生活在这世间,享受的一粥一饭,都是天父的造物;接手的一锄一缕,都是祖宗的遗德。天父监临着罗马,让这昭然的德行广布于凡世之间,命令罗马人做列国的典范,弘扬列祖列宗的事业,让四方、蛮夷听令遵从。”

    “祭祀燎起的烟雾,就是我们凡人与天国的共鸣;念诵的祭文,就是我们对天父和祖先的回报。我们现在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成果,我们如果坚持美德,努力创造功业,将来也会加入这些被祭祀的祖宗的行列,在天国听取子孙的报告。”

    “开创大秦兀鲁思的那些男男女女,都在天国看着我们,而我们的子子孙孙,将来也会接过我们的事业。这种使命感,是没有经过教化的人,不可能感受到的。”老教士告诫道:“我们身处蛮族的包围之中,更是不能放松。所有的男女国人,都应该得到教育才对。否则,还如何去维持德行与道义啊。”

    “而反例,就是那些蛮族。这年头,声称信仰天父的人,太多了。但那些蛮族信众,只知道胡乱喊几句口号,跟着念两句经书,就自我感动起来,好像自己得到了天父的眷顾,成了活生生的圣人一样,却根本不知道这种信仰到底是什么,也不了解自己应该怎么去做——更严重的是,他们的信众和教士,连了解的意愿都没有。”

    “结果,他们就只能漫无目的地四处生事,打着天父的旗号,却用无知的行为让天父蒙羞。最后,果然导致教派瓦解,异端层出不穷,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最大的异端。”老教士不客气地说。

    “我们凡人,寿命是很短暂的。哪怕号称长寿的人,和我们的整個文明相比,也只是一个片刻而已。然而,天父是永恒的,罗马也是永恒的——那么短暂的人,如何认识、了解永恒之物,进而融入其中呢?这就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教育的问题啊。”

    “然而蛮族却缺乏这种认识。因为礼乐教化的缺失,他们对历史、祖先和文明兴衰之类的概念,也都没有多少了解。这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导致蛮族实际上无法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