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元年春,王正月

    第六章 元年春,王正月 (第2/3页)

革。他把神职人员的编制确定下来,将祭祀活动规范化,禁止随便制造神像,尤其是人和动物形象的偶像。此外,他在任期间,一直努力消除罗马人和萨宾人的文化差异,并且把法律明确下来,界定了公有和私有财产的界限。最重要的灶神神庙和雅努斯神庙,也是这时出现的。

    在罗慕路斯统治期间,发生了劫夺萨宾妇女的事件。虽然罗马人声称这件事最后通过调解解决了,但实际上,可远不止女人劝架这么简单。从结果看,罗马人被迫给萨宾人大量政治权力,乃至接纳萨宾人担任元老。到选王的时候,也选举了萨宾人努马·庞皮里乌斯担任第二位国王。

    历法在中原,是具备神性的,就像其他教权一样,被朝廷中央牢牢掌握,以至于经常有禁令,不准民间观星、占星。究其原因,是因为历法和农业息息相关。

    虽然名义上,罗马人一直在依照这种说法,祭祀罗慕路斯,但罗马人对于宗教和神祗的态度,本来就比较实用,也不太忌讳。李维和普鲁塔克都直接记录说,应该是元老们趁乱刺杀了罗慕路斯,并将尸体肢解藏匿。这种说法,从历史角度来看,可能性更高。

    还有一些国家则开始复古,使用国王即位的日期作为岁首,也开始“元年王正月”。把天兄和教会丢到一边,用国王执政年数来纪年。实际上,一直到郭康所知的21世纪,英格兰的正式文书里,都还是以国王纪年为优先。

    《春秋》的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解释说,为什么要强调“王正月”,因为这赞扬了天下的统一。因为正月是岁首,而岁首在何时,不同朝代是不一样的。只有实现了大一统的君王,才有权威规范天下的岁首所在。历法的重要性,也在于此。

    12个月的历法,也是这个时候,参考了希腊人的成果确立的。据说厄歌莉娅亲自教会了罗马人,让他们知道了月亮的周期,以及年份、月份之间的差异,并且指定了一些特殊的神圣日期。自此,罗马人才学会了如何置闰,以对齐月份和年份。

    而罗马大祭司这个职务,也和整个社会文化一样,宗教氛围并不怎么浓厚。虽然名义上是个神职,但其实很多大祭司就是官员的晋升岗位。在实际执行中,他们经常只看自己的派系和政治倾向,比如要是今年的执政官很合意,就会故意加个闰月,让他多干一段时间;要是执政官不是自己这伙的,那就别想闰了。

    临近节日,村民都已经收拾好了屋子,准备了各种物资,让村里也显得热闹了许多。郭康发现,还有不少其他装饰,也都在各家门口放着。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七f

    这样的结果,更是让历法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学者,都难以从他们的记录中,得知某件事的具体时间。凯撒写高卢战记的时候,甚至出现过按历法还是三四月份,但其实已经入秋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历法实际上已经失去意义了。

    元老院得知后,把拉丁文作品都保留了下来,烧毁了那些希腊文的部分。可能是“罗马学习希腊”这个事,就比较尴尬吧。

    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也没人去设法换一个。罗马人自己都没什么多余精力了,其他新兴的蛮族更是没这个水平,反正将就着用就行。

    然而,哪怕古罗马人,都不怎么相信这个故事。

    随后,他们就跟着杨老百户等人,穿过村庄,前往广场。

    但是,贵族们却认为他侵蚀了自己的权力。因为他经常擅自把征服的土地分给手下的士兵,直接绕过了元老会议。时间一长,元老们对罗慕路斯越来越不满,但又畏惧他的军事实力,不敢说什么。

    当然,从结果看,罗马人的文化水平,在那个时候,依然不太行。努马历一口气用了将近七百年,到最后已经乱成一锅粥,罗马人自己也不会修。

    在他统治第三十八年的时候,罗慕路斯来到战神广场附近检阅军队,一群元老和市民也都在场。这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刮起了狂风,众人一片大乱,四处乱跑。据说浓云围住了罗慕路斯,一股旋风卷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