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战帅练兵歌

    第十六章 战帅练兵歌 (第2/3页)

点浪费了啊……”

    不过他想了想,发现李玄英对待这武器好像很宽容,既没有“时代变了”的感慨,也没觉得这武器有什么威胁,就问道:“你从小练了这么多年弓箭,不觉得这武器会让大家之前都白练么。”

    “好像确实是这样……”郭康感觉也有道理。

    “那有点浪费了。”李玄英说道:“这东西作为远程武器,还是很好使的。应该先给老兵用吧。那些罗斯人,先让他们拿着长矛,帮忙守辎重去。今后训练多了,再考虑上前线的事情吧。”

    “也不是不行。”李玄英却摇摇头:“你去过制弓的作坊么?一把角弓,起码得做大半年以上。好一点的,要三年才行。制作箭矢,也要花费大价钱,而且打出去经常就坏了,不一定能回收。”

    最早开始重视刺刀训练的著名人物,大概是18世纪末的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他制作了一些专门的靶子,让士兵进行刺刀训练。只是,对于具体的拼刺动作,依然没有什么要求,只是叮嘱了一些对付骑兵时候的动作,其他的,让大家自己寻思着练就行。

    想到这,郭康便问道:“那你觉得,如果我们降低需求怎么样?比如把这些火器,给那些罗斯新兵用。这东西应该比弓弩更简单,对体力要求也不高吧。”

    而更重要的是,紫帐汗国的情况,也和其他欧洲国家,差距太大了。

    “你看那个戴头盔的靶子。”他指了指其中一个草靶:“我走到那边,开一枪,你们都让开些。”

    而这种区别,也是因为国家制度和文化。说白了,紫帐汗国就没法学欧洲国家,去搞“垃圾海”战术。同样,欧洲人也很难去直接学紫帐汗国,组织公民兵。因为欧洲各国,现在基本还都是封建制度,和紫帐汗国这种……不知道叫什么制度,有根本性的差别。大家想学,也没法学啊。

    而拿破仑时代的改变,最重要的还不是军事上。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军事界才终于又意识到,步兵也可以有士气,而且还挺有用的。另外,拿破仑也开始推广训练士兵的思路,他认为,仅仅将人聚集在一起,是称不上士兵的;只有通过训练、指导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因此,他要求步兵至少要经过三个月的训练,骑兵则至少需要长达四到五个月的培训才行。

    而就算这种极为简易的训练,也没有被广泛接受。在俄国和奥地利联合作战的时候,奥地利军官就对苏沃洛夫的做法嗤之以鼻。当然,从后世角度看,他们的想法也没错。就奥地利步兵那个素质,要是射击都没法拦截骑兵,那也就不用考虑后续动作了。人家哪有那個士气在刺刀的攻击距离内对抗骑兵还不跑……

    郭康和脱欢等人,都跟着离远了些。李玄英到铁匠铺里,拿出一把手枪,装好子弹,挂在腰间,箭壶前面的地方。随后,他走到场地中央,背对靶子站好,给郭康打了个手势,然后回手就是一枪,朝背后打去。

    “好了,你们看看吧。”他说。

    众人都跑到靶子前去看,只见草靶上半截已经断掉了,草人头部和头盔,都掉落在地上。郭康捡起来看了下,发现他这一枪正好打在头盔下,胸甲上的位置。如果是个真人,就直接把脸都打碎了。

    “你这怎么练出来的?”郭康大惊。

    “我就没怎么练。”李玄英转了转手枪,又插回腰间:“我不说了么,这比射箭可简单多了,打几下,熟悉下这玩意儿的特性,就能发挥得很不错了。”

    “还行……”郭康对比了下自己的射击水平,有些无奈。

    不过仔细想想,火器的精准度也是众说纷纭的。刻板印象里,滑膛枪的精准度都属于随机水平,需要用密集队列来保证命中率。但从一些实际测试记录看,就不好说了。无论是欧洲人的测试,还是明朝人的实战经验,都证明火绳枪的命中率并不低。如果按戚继光的说法,火枪的命中率是弓箭的五倍,射击时能十中八九,准确度高到可以击落飞鸟,所以称为“鸟铳”。而无论在欧亚大陆东西,都有用火绳枪来狙击的案例,显然,它的精准度,至少是符合使用者期待的。

    而之所以会有这么糟糕的战场表现,直白点说,就是人不行。

    在大部分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