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毛病’(3)

    第一百七十八章 ‘毛病’(3) (第1/3页)

    灯光在影视作品中并不显眼,却无处不在。

    就在11年,扬幂登上各大访谈综艺时,镜头中的她还是小脸蜡黄,皮肤是既不细致,也不白皙,甚至还略黑。

    是因为人丑吗?

    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灯光。

    还记得被誉为‘照妖镜’的央视镜头吗?还记得华夏影视圈,会拍美女的导演少吗?还记得华夏灯光师,通常来自河南的几个村落吗?

    你没想错,这些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又拉帮结派,还不思进取的灯光师,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华夏影视圈的进步。让很多演员,必须依靠自身超级能打的颜值,才可以展现在镜头前。

    灯光不是编剧,却可以提供故事的氛围;灯光不是调度,却可以提供导演需求的戏剧基调;灯光不是演员,却可以烘托演员的情绪、演技、细节,以及颜值。

    那这么重要的灯光,为啥一直以来都不被重视呢?

    因为没有土壤,因为拉帮结派,因为国有电影厂改制,生产出来的影片根本没人买,只能集中在‘六公主’那统一亮相。

    这又催生出一个非常畸形的产业,数字电影。

    简单来说,就是各大影厂早年拍出来应付宣传指标、又难看到没法进入市场的电影。

    国有电影厂的那批灯光师,有门路的进了大导的组,没门路的,就在厂子里靠着微薄薪水混吃等死。

    在世纪之初,国内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时,河南鄢陵人抓住机会,靠着吃苦耐劳的草莽劲儿,几乎垄断了国内灯光市场,现如今,他们已经聚集起来,搞影视器材的批发租赁和技术支持了。

    这也不是不好,当时是解决了市场需求,可后来就是跟不上需要了,因为只要人能办成的事儿,就没人买机器,华夏人又太会干体力活,听话就成,也不需要能看懂剧本。

    华夏为什么是导演中心制啊?

    因为在剧组,只要是关乎成片的一切细节,都需要导演拿主意,这也就是说,李算的《我要我们在一起》,所有的灯光、摄影、布景等细节,都需要小杨导拍板。

    做为《孙子兵法》的忠实拥护者,这么受制于人的事儿,李算从来不干。

    仓库中,曾嘉看着面前的灯具,都是一些剧组常用的寻常货色,2k、4k之类的学名她也记不清楚,反正该用什么光,要用什么景,如何布置一部影视作品的氛围……那都是导演的工作。

    人力有穷时啊,给导演这么大压力,还指望他们兢兢业业?

    少数人或许可以,绝大部分肯定不行。

    李算也没有想介绍这些灯具,灯泡而已,世界通用,他比较关注的,是那些辅助灯具架设的专用工具,如鹰嘴钳,电动升降架,还有不同灯具,可以在不同位置上的固定道具。

    那些螺栓螺母根据不同型号摆放在专用工具箱中,整整齐齐,正如一个个蓄势待发的士兵。

    “你带我看这些什么意思?”

    曾嘉站在李算身后,同样看着那些道具,李算头也不回的说道。

    “姐,你化妆吗?”

    这问题莫名其妙,曾嘉不想回答。

    “幂幂在家一般不化妆,但是要见人的时候,就会拿出全套设备,她说,那些化妆品是她的身家性命,叫我绝对不要乱动。”

    “女人化妆,很奇怪吗?特别还是漂亮女人。”曾嘉问。

    李算指着面前的工具和道具:“这些小东西,本应该是灯光师的身家性命,但咱们那剧组您也知道,不但干活糙,而且还从不思考,就等着听命令。”

    曾嘉不明所以。

    李算拿起鹰嘴钳说:

    “比如这个东西,可以把灯固定在架子上,但我们在国内需要拿麻绳来绑,把灯固定在架子上。

    还有这个升降架,组里我就没见有人用过,它的作用也简单,可以让人用这些螺丝、螺栓把灯具固定到升降架上,然后升到指定高度,提供灯光氛围。

    这些很简单吧。但在我们那都没有,我们碰上这种需求,一般就是搭手脚架,然后让人带着灯具爬上去,最后用麻绳把灯具固定。”

    “听你这意思,你想亲自干灯光?”曾嘉问。

    “我的意思,是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