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风满高楼(一)

    第一百八十二章 风满高楼(一) (第1/3页)

    光和四年,刘备执政于北海。

    其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废淫祠,开财源。又亲写书扎,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

    复设城邑,立学校,表贤才郑玄,邴原等人。

    亲贤爱士,礼善庶人。

    北海之人乐为之死。

    善政流传于天下,故时人谓之刘北海。

    然天下偌大,北海之安稳不过天下一角。

    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

    帝着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着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彷效,驴价遂与马齐。

    又大长秋曹节卒,中常侍赵忠领大长秋。其人不知收敛,宦官行事越发跋扈,门生子弟,荼毒四方,士人黎庶,莫不切齿恨之。

    光和六年夏,大旱。

    秋,金城河水溢出二十余里。

    五原山岸崩。

    天下汹汹,民生多难。

    当此之时,有人头裹黄巾,欲问天之正色。

    而一朝豪杰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

    雒阳东门处,有两骑打马入城。

    两人显然是常在城中往来,入城之后径直策马去往城北的一处宅院。

    城北多穷苦之人,聚在此地的多是些闲散人物,故而常有偷窃劫掠之事。

    朝廷也曾大举清理过此地,只是世上穷苦之人裨如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屡剿不尽,便也只能不闻不问,似是只要不过问此地,此地就不存在一般。

    粉饰太平,自来都是为政之人的常用手段。

    而这也是当初贾诩将住所选在城北的缘由之一,鱼龙混杂之地,才更适合他们这些别有用心之人浑水摸鱼。

    贾诩是如此,入城的两人也是如此。

    此时两人各自外出打探了一番消息,回返后正对坐在后宅的庭院之中。

    “元义,说来咱们倒是有些日子不曾来雒阳了。”出言之人正是当日离开北海去往冀州的唐周。

    当日他还不曾去到冀州,便又被张梁一封密信遣来了雒阳。

    而他对面之人身材高大,留着一副络腮胡须,正是张角之徒,黄巾之中的大方之一,马元义。

    “确是许久不曾来了。”马元义闻言笑道,“这些日子各地都在忙着召集人手筹谋大事,都忙的很。”

    “你们自然是忙的很。”唐周自嘲一笑,“只有我是清闲人。”

    “老唐,你的本事教中之人谁人不知?大贤良师也时常在我等面前夸赞你。想来早晚是要重用你的,且忍耐几时。”马元义安慰一声,“这次咱们的大事说不得就是你的机会。”

    “重用?”唐周苦笑一声,“我在教中多少年了?若是要重用岂不是早已获用?还须等到此时?这次北海之事我本以为是个机会,谁能想到最后竟是如此草草收场。”

    “大贤良师自有他的考量,非是你我所能猜测。”

    “北海之事大贤良师自有考量,那今日之事又如何?”唐周饮了口酒,语调渐冷,“为何我还不曾入到冀州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