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父母之遗物

    第152章 父母之遗物 (第2/3页)

   而后。

    双目流泪。

    七岁那年,母亲拿着玉簪,在院子里的桃树下盘发,父亲在一旁教我分金定穴。

    我记的清清楚楚。

    那是我最难忘的时光。

    纵然这玉簪上面带着浓郁的血迹,凹槽区域都是干涸了的血痂,但我也能清晰分辨出来真假。

    如果用现在的审美来鉴赏这只玉簪,显然跟顶级翡翠不搭边。

    其浓郁的色泽虽然足够亮眼,但略“干”的玉种实在是一大败笔,与如今价值千万的高端翡翠相比,相差甚远!

    但正是这种“干”的特质,足以让我评定它的真假!

    更何况,精湛无比的雕工已经说明了一切。

    簪子以整块飘正阳绿的翡翠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簪头与针挺连为一体,透雕盘龙纹既细致又逼真。

    我绝不会忘,也不可能忘!

    因为这玉簪,存世唯有两枚!

    一枚,如今在东三省的博物馆里收藏。

    另一枚,就在我母亲的身上。

    它的来历,更是不小。

    清晚期尤为流行用翡翠制成簪子,以彰显女子们尊贵的身份地位,非富即贵之家,方才佩戴得起。

    但都是一些普通的翡翠簪子,最多只会雕刻些花鸟鱼虫,亦或是飞禽走兽,尊贵哪怕如皇后,也顶多佩戴一只凤簪。

    真正能刻上盘龙的玉簪,宫中帝王家里,只有一人方才有资格!

    说到这里,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猜测出来。

    能用上透雕盘龙纹玉簪的宫中女人,恐怕也就只有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了。

    簪子上雕刻龙纹,并非是她爱美之心,而是为了直白展现手中掌握着的至高皇权!

    别人佩戴玉簪是为了炫富,慈禧是在炫权力!

    也是因此。

    慈禧对此颇为喜爱,时常佩戴之。

    行家都知道,待她离世之后,玉簪便一直珍藏在深宫中,最后传承到了溥仪手里。

    后来因政治因素,溥仪被赶出了清宫,只能带着大量珍贵文化开始逃亡之旅,其中便有这只翡翠簪子。

    数年之后,溥仪将其无偿捐献到了东三省博物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