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以我心代天心,以我意代天意【求订阅】

    第161章以我心代天心,以我意代天意【求订阅】 (第1/3页)

    直播间。

    看到真人带着朱元璋跑到江南,坐看某个小县令断案。

    群员们都大为惊奇,这又是闹哪一出?

    待看完整个断案过程之后,所有群员都沉默了。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对群员来说很常见。

    无外乎是土地兼并,至于手段,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封建王朝之所以会陷入三百年不断轮回的怪圈,土地兼并当居首功。

    贫富差距的产生,便会导致土地兼并的发生,而土地兼并又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开。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富者阡陌成群,穷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也就成了常态。..

    接下来,便是阶级固化,富人们拥有各种各样的优势,所以入仕的几率要比穷人高。

    拥有了权力之后,进一步剥削底层穷人,引爆那根导火索,上演一幕幕农民起义,王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

    不过,令群员们好奇的是,一般这种事情都是发生在王朝中期或是后期。

    但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才成立一天呢,天下间就已经有了土地兼并的苗头。

    「土地兼并,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哎,底层的百姓苦啊!几千年来,百姓什么时候真正的幸福过?」

    叶凡感叹了一句。

    「按理来说,这黄世仁不会做得如此急躁才对,我仔细研究过乡镇的小农经济,一般的地主都不会杀鸡取卵,哪怕剥削百姓也不会干这种一刀子买卖,而是温水煮青蛙慢慢来。」

    寇仲摸了摸下巴,有些疑惑的说道。

    「咦,这一点我还真的知道,寇仲你不知道那是因为隋唐时的经济以粮食为主要来源。因此,无论是朝廷还是地主,与底层的百姓都保持着一个相对克制的态度。那就是,既剥削农民,又不会让他们活不下去,也就是满清的三十三两银子政策。」

    王超打开电脑在网上查了一下,说道:「宋元时期,小手工业资本兴起,大地主的主要产出由土地转为手工商业,他们就没有耐心再侍弄土地,而是想通过经商赚快钱、赚大钱。因此,对待底层农民也就没了之前的耐心,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一点,也是为何两宋之时,农民起义的数量为历朝之最的原因了。」

    「因为地主们开始向资本家转变,他们改变了以往温和的方式,不再将底层农民视为生产工具,下起手来自然也就不会留情,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事,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还没有颁布大明律法,民间大多还是以元律为主。直到大明律法颁布之后,规定了士农工商的户籍不可转变,有效遏制了商业发展的苗头,这才给了底层农民一条活路,没有被资本家给逼死。」

    「所以,朱元璋颁布的户籍制度算是给大明王朝续了一波命,要不然啊,大明王朝可能挺不到一百年就覆灭了。」

    洋洋洒洒的说了一通之后,王超才停下来。

    这个说法是他在网上找到的,是一个历史系教授讲课时所说。

    王超琢磨了一下,还真挺像那么回事,便对着网上的信息念了一遍。

    「这样说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确实,明朝中后期全面崩盘,除了东林党、江浙党以及阉党之争,资本主义的萌芽也脱不了关系。」

    「对,八大晋商为我大清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就是华夏资本家的典范。」

    「呵呵,难怪老马会说,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

    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这些资本家的心都是黑的,说丧尽天良都算是表扬他们了。」

    其他群员听了王超的一番述说之后,一个个都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了过来。

    是啊,刚刚真人与朱元璋所看到的县令断案,不过是天下大势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看似只是一个小地主与普通农民之间的事,实际上却是关乎整个天下的大事。

    同时,这是农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