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带到米国去

    第201章 带到米国去 (第2/3页)

    林为民是石铁生的老朋友,一年来院里不知道多少次,大家自然是认识他的,有几个邻居跟他还挺熟络,大家都知道林为民是编剧,也知道他是个作家,写了不少呢,还都挺出名的。

    这一年时间,林为民的名声越来越大,年初《悬崖》火了一把,最近《红楼梦》顾问委员会,又火了一把。

    大家看他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带着点看“大人物”的意味。

    石铁生察觉到这些目光,无奈道:“还是回屋吧。”

    “好。”

    进了屋,正在做饭的石岚过来将放在书桌上的台扇拧开。

    从去年开始,石铁生的文章一篇接一篇的在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少则几十块钱,多则几百块钱,收入比他在街道工厂工作的时候可观多了。

    家里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石父在夏初的时候特意给他添置了这台风扇。

    酷暑日子,他整天伏案于书桌前,最是难熬。

    “没那么热。”石铁生道。

    “又不是给你吹的!”

    石铁生默默无语,看向林为民的眼神带着几分怨念。

    过了几分钟,饭做好了。

    石父将台扇转了个方向,摇着头正好可以将饭桌旁的四个人全都吹到。

    午饭三个菜,牛肉和萝卜炖了,鲤鱼烧了豆腐,鸡蛋和黄瓜炒在一起,放在这个年代,丰盛的不能再丰盛。

    尽管吹着风扇,但光是吃饭就能让人汗流浃背。

    吃完了饭,石岚去刷碗,林为民和石铁生俩人占着风扇消汗,像两个少年。

    “别直着吹!”石父叮嘱了一句。

    两人让开了位置,台扇的风时不时的吹到身上,不耽误聊天。

    说起最近写了什么东西,林为民自然提到了他那部被《人民文学》退货的《情人》。

    在烟台的时候,石铁生就曾看过《情人》的手稿,对于《情人》的内容和风格自然是了解的。

    他哈哈大笑,对此丝毫没有意外。

    听说稿子被《当代》要了过去,石铁生不禁调侃道:“这算走后门吗?”

    “算个屁!”林为民笑骂了一句。

    玩笑后,石铁生才正色道:“其实《情人》真的写的很好。有点……怎么说呢?不仅是洋气,我觉得有一种开阔的境界在里面。”

    《情人》的创作,林为民是以后世看过的电影为蓝本的,整体基调带着几分旧沪上的颓废和慵懒。

    但不同之处在于,中郭玉道和简的爱情脱离了痴男怨女的那一套东西。

    他们短暂的相遇,碰撞出火花一般绚烂美好的爱情。

    即便在分开若干年后,也深爱着彼此。同时又并没有放弃生活下去的动力,他们依旧在各自的世界中活的很好。

    只是他们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最爱的那个人。

    这种清醒的相爱,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上的那种男欢女爱,充满了遗憾,也充满了洒脱。

    “爱而不得,但爱终究是爱,永恒不变。”林为民幽幽的说了一句。

    石铁生一拍手,“还是你这个写的总结的好!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套用李海根的话来说:介个,就是爱情!

    聊完了《情人》,林为民自然问到了石铁生最近的创作情况。

    石铁生摇着轮椅拿出自己的最新成果——《奶奶的星星》。

    和《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脉相承,可能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让石铁生在怀念逝去的那些美好时,总能感受的比旁人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