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林老师这人,最记仇

    第215章 林老师这人,最记仇 (第2/3页)

香江现在还在英国人辖下,港元自诞生之日起便是英镑的附属货币,到1972年由于英镑的连续贬值,英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香江经济由于港元与英镑绑定,遭到沉重打击,于是与英镑脱钩。

    同时由于香江自身的经济体量太小,港元作为货币流通范围狭窄,必须跟强势货币绑定才能保持币值稳定,于是又宣布与米刀挂钩。

    197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港元又被迫与米刀解绑,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结果到了1982年,港元在一年之内经历三次危机,香江经济遭受到沉重的打击,香港决定与米刀实行固定汇率,一美元兑换7.8港元,形成了联系汇率制度并一直延续至后世。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米刀汇率已经无限逼近2:1,换算一下,电话那头给出的千字十港元,大约就是千字两块五毛多钱。

    行业内,文章首发和转载的稿费差很多时候可以达到三四倍的差距,如果换算一下,其实还算可以。

    但问题是,林为民在自家单位发表作品都是千字十五块的标准,这回《当代》发《情人》是老蒙和老覃软磨硬泡在降到千字十二块。

    对外要稿费唯唯诺诺,对内要稿费重拳出击?

    这不是林老师的风格。

    况且他又不是没有在国外发表出版的经历,《霸王别姬》这一年多给他赚了二三十万米刀,现在回过头来捡这千字十块港元的小便宜。

    那不是自掉身价?

    他还没那么目光短浅。

    跟颜文景聊了一会儿,林为民本正打算离开,颜文景办公桌上的电话再次响起。

    “喂,伱好!”

    林为民和颜文景示意了一下,就准备出办公室,没想到颜文景听了电话那头说了两句话,又朝林为民招了招手,示意他留下。

    挂断了电话,林为民问道:“领导,什么情况?”

    “还是香江那边的电话,估计还是想再跟你谈一谈,再等一等吧。”

    林为民有些不耐烦,看了看手表,勉强道:“行吧。”

    又等了十多分钟,电话终于再次响起,这次换林为民接电话。

    “喂,林生,你好,我是《星岛晚报》的副主编程易秋。”

    上来就自报家门,称呼上少了一个字,别看这一个字,但在香江却是地位的差别。

    程易秋之所以这么叫,主要是为了体现他对林为民的尊重。

    林为民后世好歹也看了数不清的香江电影,对于这点语言习惯自然是了解的。

    “程主编你好!”林为民客气的说了一句。

    “哈哈!真是不好意思,之前是我托古先生向您提出转载请求的。我们俩的沟通可能出了点问题,我跟他说的是人民币千字十块。”

    千字十块人民币,那便是千字三十四块港元。

    看似提高了三倍不止,但放在如今香江的报刊界,千字三四十块钱,属于象征式的稿费,每天给报纸供稿的作者当中,获得这个档次的稿费的供稿者是最多的,毫无名气,文章质量乏善可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