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两件大事

    第544章 两件大事 (第2/3页)

    八十年代以来,通俗文学崛起的速度比纯文学还要迅猛,但要说地位,可真是低到尘埃里。

    其实也不光是八十年代以来,准确的说是建国以来,什么原因大家懂得都懂。

    这世界上最欠教育的是谁?

    (中国的)老百姓嘛!

    大过年的让你看个晚会都得教育教育你!

    “你就不怕枪打出头鸟?”程早春问道。

    “怕什么?反正天塌了有国文社顶着,有你这个社长在。”

    程早春一脸无语的望着林为民,你好歹装一装也行啊!

    要召开林为民口中这种大型的交流研讨会议,没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执行能力是不行的。

    以通文社现在的体量干这件事肯定力有不逮,但没关系,谁让我有个好大哥呢?

    金庸作品集3000万的码洋国文社收了,你好歹得出点力吧?

    所以林为民提起这个要求来的时候理直气壮,问心无愧。

    “劳民伤财呦!”程早春发起了牢骚。

    林为民闻言不高兴的怼道:“社里一个月几次作品研讨会你怎么不说劳民伤财?”

    “我给办研讨会至少还能上上报纸,卖卖书。”

    “这个研讨会不仅是要扩大通俗文学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也是要扩大我们通文社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你别总小肚鸡肠的怕花那点钱行不行?”

    “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那你把金庸作品集的利润都给我,我自己办。”

    程早春顿时不说话了,进了腰包的钱怎么能掏出来呢?

    “行吧,你让人拟好章程,我让人去筹备。”程早春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林为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紧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想法。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几乎各国都会有世界文库一类的丛书,集中展示了其国家文学出版的系统性成果。

    中国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几十年时间,却还没有这样一套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文化缺失。

    “……外国部分,我觉得可以包括从荷马史诗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作品;中国部分,应该从诗经选收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这套丛书旨在汇总世界各国文学作品之精华,要成为能够反映世界文学最高成就的大型文库。

    我认为在这件事上我们国文社是责无旁贷的。”

    程早春望着滔滔不绝,慷慨激昂的林为民忍不住以手扶额,这小子动不动就要搞点大动静,他实在是有点遭不住了。

    “世界文库”这种概念的丛书,不少国家确实都有,连国内其实也有商务印书馆就曾经出版过《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汇集了各国的学术著作。

    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侧重于学术,而非文学,翻译水准一般,而且缺少国内著作。

    而林为民要做的是是将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汇集成丛书。

    “你知不知道要完成这样一套丛书,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有多少?”程早春忍不住问道。

    林为民没有回答程早春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他一句,“老程,再过几年快退休了吧?”

    程早春面色不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