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杂货铺

    第九十四章 杂货铺 (第2/3页)

点什么小生意,想好了咱们去看看店铺。”

    “大哥,咱两家里以前是卖米面的,现今怕是不行,没了以前的门路,在这南京城,现今想要做点什么还要大哥指点指点。”

    米面这玩意确实需要好的门路,不然赚不到钱,老百姓为了点钱财货比三家,斤斤计较是常有的事,卖的贵了,没人会来买。

    别的生意郑雄倒是知道不少,不过没啥适合自己那个小店铺的。

    这个年代的店铺多叫铺或者肆,基本上只做一种生意,杂货铺倒是有点搞头。

    “要不开个杂货铺吧?”

    想了想,按照字面理解的杂货铺就是啥都卖,两人也不纠结。

    “大哥,杂货铺是不是啥都卖。”

    “嗯,有什么卖什么吧!”

    “这样真能赚钱吗?”

    “赚不赚钱还真不知道,想来应该可行。”

    虽然有着后世的记忆,开遍全国的便利店也很多,但是郑雄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满。能赚钱的生意没道理别人也发现不了,现在都是专门的店铺专卖一种东西。

    从北宋的情况来看,北宋商铺和市场是分开的,首都东京(开封)是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

    据历史记载:(东京)东大街至新宋门,鱼市、肉市、漆器、金银铺最为集中,西大街至新郑门有鲜果市场、珠宝玉器行,皇城东华门外,无所不有。《清明上河图》曾翔实地记录了古代商铺、商业街市的景况。

    要想买东西有专门的集市,无所不包,还有货郎担走街串巷。杂货铺肯定有生存的土壤,一些小物件也没必要到处跑,市场大不大就不好说了。

    专门弄个店铺卖杂货,郑雄也不知道能不能行,最好的是开个超市,这玩意指定挣钱,不过自己的铺子太小了。

    我国在400年前就建立了持续经营240年之久的超市:孙春阳南货铺,创立于万历年间。

    孙春阳很有经商的天赋,将南货铺打理得有声有色。铺中货物分为六房陈列:“曰南货房,曰北货房,曰海货房,曰腌腊房,曰蜜饯房,曰蜡烛房”,如同现在的超市,分区陈列百货。从史料的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