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第一大股东

    26 第一大股东 (第1/3页)

    第二天上午,张一凡身边跟着大牛、二牛,三个人站在官道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山脚下的柳家村,人头涌动,嘈杂的声音,就算在山上也能听到。而之所以会这样,始作俑者真是张一凡本人。

    昨天的时候,他公布了村社的规矩,让乡亲们自己回家商量,说好了等今天中午的时候,各家各户反馈消息给他。

    他打算的这个村社,放在后世其实就是村集体所有的公司。以后做事,产出,分红都是以村社的名义,也能调动村里最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柳家村建设为大明第一村。

    本质上,张一凡不喜欢热闹。村里的叔伯大爷大妈们,在决定之前都来问他,和他商量,一开始,他还耐心地回答,但到后来,他发现问题其实都是重复的。

    于是,他就溜了,让他们自己互相解释去。

    在河里放了鱼笼,又在山上放了鸟笼,然后便俯视这一片地方。

    山山水水,春意盎然,是个好地方!

    但是,张一凡感觉,可用之人有点少。

    不说其他,全村除了一个之外,其他全是文盲。

    这一个,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其中之一是张一凡了,从后世带来的学识,关键是他不习惯毛笔字,硬写是可以,像鸡爪字一样,极其难看,更不用说,好多繁体字不会。所以,他只能算半个。

    另外一个,或者说另外半个,就是里正了。毛笔字比张一凡要写得好,但是他就只会写几十个字,日常之下,勉强能对付,让里正写一篇告示,里面很多就是别字和只有里正才认识的符号。所以一般有事情,里正都是挨家挨户去通知的。

    所以,张一凡要想把柳家村建设成为大明第一村,急缺人才。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止是他遇到,贵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同样是为这个事情头疼的。

    相对而言,这对张一凡来说,并不算大难题,凑合着来就是了。但是,朱元璋就不行了。

    张一凡看着柳家村,心中计划着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